本书介绍了使用CATIA进行机械设计、钣金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CATIA概述、CATIA V5-6R2019软件的安装、软件的工作界面与基本操作设置、二维草图设计、零件设计、钣金设计、装配设计、模型的测量与分析、工程图设计等。
本书主要介绍机械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为指引,内容包括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设计原则与方法等,难度适中,章节体系合理。共包含10个项目,分别为平面机构结构方案分析、平面连杆机构方案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带传动设计、链传动设计、轴承设计、连接设计和轴的设计。本书是根据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教育部制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立足学生的学情、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需求,同时参考各相关行业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并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经验
《Introduc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导论)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留学生英文授课及一、二年级学生双语教学用教材。本书作为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入门教材,概括性地介绍了机械工程领域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结合实例呈现机械工程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全书主要内容有: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材料的基本机械性能;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振动;有限元分析。通过本书的学习,将使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有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
全书共7章,第1章对现有基于退化数据分析的设备退化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技术进行了综述;第2章主要针对给定寿命预测性能水平情况下的传感器测量误差可行域进行分析与研究;第3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了基于常规应力退化数据的设备退化建模与RUL预测方法。第6章和第7章主要介绍了融合加速应力退化数据与常规应力退化数据的设备退化建模与RUL预测方法,分别基于恒定应力加速退化数据和步进应力加速退化数据进行探讨。
本图册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同时为***一流本科课程“精密机械学基础”的配套教材,与《机械学基础(第五版)》(马惠萍、蒋秀珍主编)配套使用。《BR》本图册收集了机械仪器中的各种机构及应用举例。全册共分五篇:第一篇为课程设计题目,第二篇为仪器常用零部件,第三篇为常用机构及装置,第四篇为极限与配合标准,第五篇为常用材料。附录编入课程设计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及紧固件、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同时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课程设计题目、典型仪器装置、常用机构和部件的三维机械仿真动
本书融合了工程力学与机械学的基础知识,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静力学基础,材料力学基础,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以及工程材料和机械精度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书中各章均附有例题、习题和应用实例。《BR》本书共13章,内容包括: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机构、凸轮与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及其工程性能、构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构件受力变形及其应力分析、连接、轴系零部件零件的机械精度设计、直线运动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设计、弹性元件。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本课程确立以"常用机构的正确分析和通用零件的正确选择”为课程主线,有机融合《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传统课程内容。在重组课程内容时,摒弃了原各门课程各为体系,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的方法,而以课程主线为纲,从"常用机构的正确分析应用和通用零件的正确选择”的需要出发,引出"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从机构的运动副中引出约束力、从机构的分析应用中引出力系平衡、从正确选择通用零件中引出构件拉(压)、剪切、扭、弯等变形概念及强度计
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为零部件测绘概述,零部件的拆卸,零部件的测量,徒手绘制草图的方法,零部件测量与尺寸标注,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的确定与注写,零件材料的确认与热处理,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计算机绘图。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从工程实际出发,以应用型为主导,加强了徒手绘图和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全书以零部件测绘的实际顺序编排,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本书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全国技工院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级技能层级)。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作图基础,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轴测图,组合体,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金属结构图、焊接图和展开图等。本书为改版教材,在旧版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补充了“四新”技术,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提高了插图质量,由双色改为四色,提升了表现形式。
本书是为适应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将机械制造原几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编写而成的一门系统的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内容有: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机床与刀具、夹具原理、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装配工艺规程、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等。章末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制造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机械类通用的专业基础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