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全球化与教育变革译丛第二本,也是译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聚焦全球化、全球教育学、教育转型领域的国际关注点,关注比较教育主题与个案研究,既包括在政策改革方面进行的实验与定性的研究,也涉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的比较教育研究发展。其中,案例研究包括世界教育变化和改革、课程改革、教育中的评价、去中心化以及私有化等趋势、职业技术教育、早期儿童教育以及教育质量等问题。本书的研究对于国内的教育改革以及推动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AI 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借助AI 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需求。《教学高手:AI 时代怎么教》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编写,内容聚焦于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高频场景,详细介绍了AI 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教学高手:AI 时代怎么教》共5 章,分别介绍了AI 在备课、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评估、教师自身成长以及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教学高手:AI 时代怎么教》案例丰富,适合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阅读参考。
本书是作者在教育人文精神和“生活即教育”理念引领下,对现代社会中个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理性思考,主题集中在“正心”和“修身”两个范畴,充分体现了当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作者以随笔的形式书写,对具体环境中的个人存在和发展进行了潜在的教育学关注,内容通俗而深刻,体现了教育之道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既具有理论的严谨性,又具有面向实践的生动性。
全书分为28套小题训练卷(每卷16题,涵盖12个填空、4个选择)+28套压轴小题训练卷(涵盖填空11,12题,选择15,16题)+8套大题训练卷(涵盖函数、导数、数列、三角、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以及函数应用题)(俗称“28+8”)。小题编排原则:(1)填空1到6题、选择13、14题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即按上海高考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转弯;(2)填空7到10题、选择15题主要考查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3)填空11、12题、选择16题侧重于
青少年抑郁常与成长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病情表现和治疗康复都非常复杂,仅仅靠看病吃药、做心理咨询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本书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平台渡过的实践总结,全书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涉及:◎青少年抑郁发作的特点和成因;◎抑郁发作青少年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厌学休学、沉迷于游戏和手机、有自伤自杀倾向等);◎如何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状况(家庭支持、心理咨询等);◎渡过的落地方案和实战经
《中兴小纪》,又名《中兴小历》,是一部记载南宋高宗一朝史事的编年体重要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编排次南渡以后事迹,首建炎丁未(1127)迄绍兴壬午(1163)。年经月纬,勒成一书,宋制,凡累朝国史,先修日记,其曰小纪,盖以别于官书也。”此书对于了解南宋高宗一朝史事具有重要价值。孔学教授鉴于以往研究对《中兴小纪》的脱漏没有辑佚,校勘不多,认为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整理。此次校勘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文津阁本、广雅书局刻本对校;以《皇朝中兴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两朝编年纲
本书着力体现机械系统和生命本体的深度融合,强调人体运动能量的收集与精准管理,探索人体运动能量在生命体与机械体之间的产生、存储和释放机理,通过运动状态感知匹配,构建生机一体的能量精准收集与迁移系统,提出基于人体下肢膝关节做功的能量收集与跨肢体能量迁移方法,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实现功能增强或者功能代偿。本书可供机器人工程、机械结构设计、运动与康复医学工程、康复医疗器械开发、工业产品设计的科研工作者和相关工程技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在“以人类的名义思考,向认识的极限挑战”理念引领下,对教育和教育学术研究的理性思考,主题集中在“育人”和“问学”两个范畴之中,充分体现了现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作者以随笔的形式书写,对具体环境中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学术研究进行了深刻的思虑,内容通俗而深刻,体现了教育哲学学者的真诚与使命意识,既具有思想的灵动性,也具有理论的严谨性。
本书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傅雷小学“第四轮上海市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种子校”项目研究成果。记录了傅雷小学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新课标提出的新的学习样态,开展的深入学习、思考和校本实践。主要内容分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案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尝试回答了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如何在新课标下有效地实践跨学科学习等关键问题,第二部分收录了多个具体的优秀跨学科教学案例,力图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具体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聚焦政治学、管理学的视角,从理论—实践的分析维度和问题—策略的解题维度两个层面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理论见解。具体而言,本书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为逻辑起点,系统梳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逻辑;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难题为逻辑中项,深刻阐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况;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为逻辑终点,围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理念和目标,从系统性、长效性、主动性及专业性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