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六章,230千字。“找回的记忆”呈现了作者从拾柴、拾粪、打草、捡红小豆等农村琐事中捡拾到的童年记忆;“岁月随想”描述了一个农村青年从上海河、整地等劳动岁月中获得的担当与作为;“军营轶事”从一张便条、一次立功、一卡车花椒中再现了作者入川从军的青春岁月;“故里情怀”则记录了作者退役还乡、自主创业的足迹和对故乡的深沉情怀;“我的专家之路”聚焦作者勤奋向学,研读医典,最终应邀现身医学论坛并被授予省市及全国风湿病、中医药学会联盟要职的“专家之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踏上家访路;高黎贡山旁的村庄;宗艺术坊;手艺人父亲;大学生老板;建房记;空心村;亲人网络;求学过程;就业季中的坚守;镇上的家与越南新娘聚集的村庄;背后的妈妈;父亲与哥哥;逃离生命的暗礁等。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大型学术丛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自创刊号起,先后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 其中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为特色栏目。前者关注学术史和诗学文献的总结整理,包括极有价值但其它刊物很难包容的谱录类成果。后者主要关注年青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积极扶持界后劲的成长。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
本书共分7章,以卢藏用《陈子昂集序》、《陈氏别传》的分合问题为切入点,对《隋书·经籍志》别集类著录常见“录一卷”的性质进行释证,并以杜甫集为样本,提出诗题、题注来源于先唐诗文篇序以及并载义例导源于二曹集这两个观点。在对唐代前后家集性质、文献特点、保存方式进行考证的基础上,结合《文选》五臣注、钱锺书《管锥编》等典籍,对“家集讳其名”这一义例特点进行研究。
本书为诗人王晓冰的诗歌作品集。全书分“天与地”“梦与醒”“我和你”“冰与火”“黑与白”五辑,收入其个人诗歌作品100首,以及100幅生动画作。王晓冰的这些诗和画作是写给和画给成人看的,同时更是献给孩子们的,其中孕育着她随岁月消逝而领悟的人生哲理。每一首诗与其所搭配的每一幅画,都是在讲述一个有关爱与拯救的童话。著名作家韩少功称赞本书中虫鱼的眼、萌娃的心、旅者的奇梦、哲人的深思都“堪称佳构,简易中暗伏深厚,平淡处忽见磅礴,是一份加密了、供珍藏的爱与苍凉”。
本书是一部基于作者亲身经历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2015年5月深圳市政协换届,作者任第六届提案委主任,由于市政协延期,整整干满六年。其间,不仅深圳市政协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清单式提案工作法的探索,也有了一个完整过程和完美结局,使得以“清单”为主线的提案工作探索创新成果,更加丰腴饱满。作为一名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作者卸任之后再回首,一桩桩鲜活案例历历在目,于是把提案工作作为主颖主线,创作了这部反映深圳市政协工作的文学作品。
全书由五个部分,即“乡情篇”“风光篇”“情感篇”“感悟篇”“节气篇”组成,收录了作者散文作品100余篇,约300千字。
本书收录了《审判者》《钢琴家》《局》《阴谋》《追光者》《龙虾》《孩子们》等小说作品。
1993年圣诞前夕,留学德国的上海人谢东泓意外淘获八封寄自中国的信,信是二战期间犹太男孩雷奥从河南上蔡寄给他远在德国的音乐老师施密特女士的。信中的内容激起了谢东泓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通过研究信件和在上海、河南等地的探访,犹太男孩雷奥避险中国、避难上海、逃命上蔡的曲折经历层层显现,一个大爱无疆的故事次第展开。
本书是作者万俊安所作诗词的选集精选,凡四百余首,分为两部分:词篇与诗篇。内容涵盖作者自身经历的记录、思想情感的抒发,也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对古代人物的刻画与褒贬等。本书是作者十年之作的荟萃,更是十年之功的凝练,欲以蹇蹇铿锵之翰墨,与古典“辞趣一揆”,将我国“诗的国度”之千载之遗韵,古老文明之物华之美,传统文化之情志之真,诉诸笔端,化为心曲,以不辍传承之步伐。其诗词颇具古韵,用辞考究,或情景交融、或含蓄凝练、或沉郁顿挫、或清丽明快,为一部较为难得的古诗词新作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