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既指地理概念上的黄河流域,也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河。而那些故人,则是中国传统文学天空上的耀眼星辰,至今仍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本书在还原历史细节的基础上,回望并探寻唐宋时代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在彼时历史场景下的人生选择和心灵曲线,致敬他们以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赋予其所处时代的气质和光影。我相信读者朋友们品味之后,肯定能收获诸多关于人生和文学创作两方面的新感悟,也会重新认识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唐宋两代的文化名人。
一瓢水,一爿飘零于瓢城的江南食铺。
创立、毁灭、重生,一瓢水与三个女人的命运缠绕在一起,在时代沉浮中给予她们依靠与希望。近一个世纪的叙述笔触里,三代女性在战争、灾难、动荡和发展中激烈地飘荡与挣扎着,那些如水般细微悠长的情感在这爿江南食铺的牵引下不断传承和流转。
全书背景宏大,荡气回肠。作家木然以细腻的笔触,叙述了个体在时代中的沉浮演进与商路情感历程,诠释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灵动、诗意以及超越血缘的亲情和大爱。
《烂漫长醉》为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全新散文集,分成山水有烂两卷与漫辞两卷。每卷内容与形式各有侧重,山水有烂A卷,写人写物写风物的长卷;B卷,重点写与水有关联的人事与风物。漫辞A卷,以富春江两岸为核心视角的自我思想与身体的漫步;B卷,侧重抒发行走山水中的点滴领悟。 陆春祥是当今文坛个性鲜明的散文大家。他的文化散文厚重博大,笔触自由灵活,趣味性十足,不枯燥,以宽阔的文化视野讲述着家国情、民族情。跳跃性的思维、独特的语言风格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地
《大海风》以黄海之滨的马蹄所和青岛、上海、大连等港口城市以及广阔的海洋为故事发生地,书写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的渔业史与航运史,表现人海关系之变、时代风云之变。主人公邢昭衍是一位渔家子弟,也是明代所城千总、抗倭英雄的后代。他在青岛读书时开阔了视野,明瞭海洋大势,决心向张謇学习,实业救国,拥有一只船队,振兴民族航运业。但是国运不济,外敌入侵,他的事业只能半途而废,于是,抗倭英雄遗传的血脉让他义愤填膺,决定带领民间武装走进深山……小说以浓墨重彩刻画了主人公面对大海的
《过年书》是冯骥才关于春节的五十篇散文和采访。2024年12月,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正式成为全球节日,春节申遗推荐者冯骥才编著了春节相关书《过年书》,收录自己的《过年》《花脸》《春节八事》等五十余篇关于春节的文章和采访,并配以三十余张彩图,从春节回忆,到春节习俗,对春节相关年华等民俗的抢救,到对春节的展望,是春节申遗成功后关于春节的全面阐述的读物,也是一部了解春节的入门读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绝佳读本。
曹操、曹丕、曹植被誉为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文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丛书精选三曹代表性诗文80篇,译文别具一格,注释精细全面,鉴赏史论结合,将艰深晦涩的文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呈现,深刻展现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热望,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汉末社会画卷。
本书是作者近40年来进行中俄文学比较研究的成果结集。作者在1985年攻读硕士学位时开始从事的是中俄文学比较研究,从此之后在相关的领域深耕多年,比较范围涉及批判主义作家果戈理、亚历山大·奥斯特罗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以及对跨学科问题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作者从事俄国文学研究的主导理念是为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建设服务,从本书收入的文章中读者可以更真切地理解中国学者从事比较研究所形成的学术品格。
《现在开始失去》通过一系列精彩而荒诞的寓言式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入探讨了人们在生活的庸常、社会交往、两性关系、精神世界等方面遭遇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冷漠、卑劣、虚无,同时又以冷静而富有哲思的书写,揭示或提供某种慰藉。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陈宁宁为第一人称叙述,用群像塑造的方式,将华北大平原某城市不同阶层的四名女性,五十年来与命运抗争、风风雨雨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呈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书中的四名女性,以及与她们相关的人物,各有各的故事,又互相交织。她们性格迥异,相依为命,相互成就,抱团取暖。在时代大潮裹挟下,坚守信念,坚持理想,以顽强的生命力,书写着个体尊严以及人性真谛。承载着岁月痕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中央、省、市三级纪委在马边扶贫的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一个生长在北京,在中纪委工作的年轻大学生林修,来到山高风寒的四川马边雪鹤村当“第一书记”的故事。强烈的使命感让林修放下了自己的小梦,以赤子之热忱,与省市纪委的扶贫干部一起,把自己融为乡村一员,身体力行,让脱贫壮举在乡村成功实现。在这期间,林修也成长为一名眉间有星空、胸中有家国的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