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突出故事性,有不少生动的笔墨。全书分别从生长新会茶坑、求学万木草堂、掌教时务学堂、成就报刊伟业、怀揣梦想入阁、创建现代学术、精心雕塑群童等方面,梳理了梁启超的成长经历,凸显研究梁启超的特色。重点突出梁启超一生的主要功绩,很好地展现了梁启超在推动中国社会近现代变革伟大事业中的业绩。同时挖掘梁启超的家教成就,展现其家教家风的独特内容。对了解梁启超的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还可了解江门的时代发展与变迁。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 分为“草木本心、山河昭昭、此彼黍离、人间春秋”四个部分, 共26篇散文, 19万字。寥寥春光, 杳杳夜色, 气收禾黍熟, 风静草虫吟, 固守的韵味, 诸多的美好, 都在人间的河流两岸, 在蓬勃明媚的沉淀中产生。作者以所熟悉的千里沅江与八百里酉水作为底色与基点, 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以小见大, 聚焦河流两岸的“山水村城、风物人事”。呈现土地伦理与自然美学, 寻幽探微人与自然如何合谐相处共荣。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所见所感所悟所得。全书分为四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丹桂飘香”,主要是以福建南靖的茶产业、南靖土楼茶公共品牌为题材;第二个主题“楼窑故事”,主要是以家乡的土楼、东溪窑与人文为题材;第三个主题“奇山秀水”,主要描写异国风情与山水田园;第四个主题“兰谷书香”,有兰花、有海上丝绸之路、有厦门大学等。
该书共十章、20万字,以翔实的史料、真实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全景式反映了台城特支的创建、发展及深远影响,重点讲述了弓仲韬等安平县早期共产党员,在风雨如磐的暗夜播撒革命火种,倾家荡产创立党的基层组织、开拓党的事业的艰辛历程,弘扬了他们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彰显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时代价值。
这是一本散文集, 由作者近年发表的散文作品整理而成, 共收录包括《白鸟飞过河流》《被一片树叶砸中》《江天云鸟自来去》等共二十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以沅水流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社会生活作为题材,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调。在这些作品之中, 作者试图以多种叙述方式, 反映沅水流域各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现状、精神追求、演进历史, 描绘了湖南当地秀丽独特的自然风光, 表现出作者对家国乡土的深切眷恋和珍视。
这是一本散文集, 遴选了十八位沅陵本地作者的作品结集而成。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 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沅陵这一方山水的新风貌。文集中的作品, 侧重于描绘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 地域文化、历史渊源以及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从一款茶的制作到一条龙舟的变迁, 再到一位老人对一所学校的执着……林林总总, 五光十色。文章题材从城市到农村, 从历史到当下, 无论是对一条河流的呢喃, 还是叩问, 皆有它的思想内核和文学张力。
本书是著名古代文学专家程千帆、沈祖棻所著, 经改编后、面向青少年的古诗词读物, 包括《程千帆唐诗课》《沈祖棻宋词课》两册。两大名家精心选编、评点、赏读一百首唐诗、五十首宋词名作, 教给孩子还原传统的诗词学习法, 用心精讲解析, 带领青少年读者真正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 感受文学之美。本书回归古诗词学习“圈点评讲”的传统, 在一圈一评中读懂古典诗词。
在西双版纳密云岭,为了阻止受地震惊扰即将跨出国境线的象群,民兵连的战士无计可施后请来了老象奴巴松波依,头象扁召屯认出了曾经养育它的主人,带领象群返回了正确的迁徙路线。傣族老猎人波岩桑在捕猎时和一头母鹿掉进了捕象的陷阱里,没想到陷阱里还有一头饥肠辘辘的豹子,终奄奄一息的母鹿将波岩桑和刚出生的小鹿送出了陷阱。梅里山鹰金蔷薇诞下了两只雏鹰,它终凭借母爱打破骨肉相残的生存竞争法则,成功养育了两只雏鹰。
本书描写了民国时期湘西地区的土匪师兴吾、瞿伯阶、瞿伯平等人的传奇故事。以众多人物的命运为纵线, 讲述了那个如寒冬般凛冽残酷的时代背景下湘西人民承受的苦难和压迫, 以及他们被时代大潮裹挟之下做出的种种选择交织而成的传奇故事。同时以社会历史的演进为横面, 展现了传统的、神秘的带有巫傩色彩的前现代的湘西文化是如何被现代化的进程碾压侵蚀, 在钢铁与火药带来的混乱与变革之后, 湘西人民终于随着解放军的到来踏上了“绽放着朵儿硕大的如雪的花簇”绵延的希望之路。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出生于华侨家族,在上辑中收录描写华侨家族侧影的文章,展现先辈们为生计而离乡背井,远赴海外,艰难创业,以及华侨家庭饱受聚合离散、悲喜酸辛之苦的历史;在下辑中收录写家族迁居厦门后的生活,以及与华侨文化相关往事的文章。作者由追溯自家过番史而放眼闽南地区过番史,并且展现华侨对于祖国的赤子情怀。此外,作者在书中不仅慨叹华侨家庭的兴衰聚散,而且着力表现以母亲为代表的侨乡女人的坚强和柔弱,字里行间情感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