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绝大多数物种与树木形成菌根共生关系,对树木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部分种还有药用价值,而另外一些种则是有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书介绍了该科真菌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阐述了其基本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牛肝菌科23属127种,每种有野外彩色照片、形态描述、特征插图、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讨论,并注明了其可食性或毒性。书中提供了我国该类真菌的分属检索表及各属的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汉名和学名索引
本书依据“东北草地植物资源专项调查”项目的**成果,介绍了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东北草地(包括呼伦贝尔草地、松嫩草地、科尔沁草地和锡林郭勒草地)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区系组成及科属分布状况;重点阐述了我国东北草地生长的饲用、食用、药用、生态治理用、有毒有害、外来入侵等植物资源的现状、科属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原因和机制,探讨了有毒有害和入侵植物的防治对策,可为东北草地的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本书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东北草地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
本书是一部引进版的阐释人类起源的科普著作,是美国1993年全年畅销书榜首作品,是作者卡尔?萨根倾其一生所积累的资料和苦思所得而著成的一部科普书。 作者把人文思考和科考事实相结合,力求通畅地阐释: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如何起源?人类究竟是进化而来的还是来自遥远的太空?此外作者还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科技对人类前途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该书不但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各种关于人类起源的假说,还能激发读者的兴趣,畅想并思索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本书介绍了田野调查中非常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人群志。人群志主要从人类学发展而来, 指的是研究者深入某个特殊群体的文化之中, 从该群体内部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 以提供有关意义体系与行为习惯的报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群志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表示方法。作者肯定了人群志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分章详述了人群志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环境的选择、参与者的访谈、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写作, 最后评估了人群志面临的挑战、创新和未来。
"本书先后得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大国三农”系列规划教材项目的支持。全书以哺乳动物为主要对象,系统论述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哺乳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进展,并适度介绍了生理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发现和发展趋势。在内容编排方面,以演化的思想编纂了相应各章内容,并从比较生理学角度适度地丰富了各章节的相应材料。以此为基础,使读者能对动物界的生理现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能够以演化的观点思考某些生命现象。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考虑,规范了
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生物化学、毒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以及药物筛选、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过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细胞毒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与模式识别方法,共分6章,具体包括: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细胞毒性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方法、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方法、化学物质MoA分类方法、细胞毒性动态响应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以及低诱变细胞数目预测模型估计。
首先,本书介绍神经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功能。随后介绍神经酸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从植物到动物以及到人类。接着重点介绍神经酸体内的合成途径,以及相关的代谢信号通路。第二章,重点介绍神经酸的理化性质。包括神经酸的常见结构和形态,以及不同神经酸形态的检测方案,并且也介绍了神经酸工业化的进展包括植物提取,分离以及纯化的相关技术标准。第三章,介绍神经酸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生长和发育的影响。随后通过近期的文献研究,介绍缺乏神经酸引起的婴幼儿疾病。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婴幼儿奶粉神经酸
海洋资源和海洋天然产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药理活性海洋天然产物手册”按照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分为共分为六卷,涵盖了萜类、生物碱类、聚酮和甾醇、脂肪族代谢物、芳香族和氧杂环、肽类等物质种类,全套图书共收集了三千余种海洋生物的8347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每一种物质分别描述了其中英文名称、来源、化合物结构式、基本性状、药理活性及相应的参考文献。第五卷药理活性芳香族和氧杂环化合物,对来自海洋生物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芳香族和氧杂环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适合天然产物
本书为遗传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配套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基因与基因组,基因与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技术,遗传标记与遗传性状的分析方法,DNA复制与基因表达,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突变、重组与修复,表观遗传,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分子遗传与植物发育,分子遗传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等。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总结了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既有基础知识,也有**的研究进展。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由浅入深,体现了遗传学科中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的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保持
云南蓝果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IUCN极度濒危物种,也是国家和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的代表性物种。本书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拯救保护云南蓝果树为主题,从普通生物学、个体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殖生态学、生理生态学以及遗传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干旱对云南蓝果树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该物种的就地保护、种质保存、种群重建等保护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提供示范,带动全国野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