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重要指征之一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而中国女性由于在历史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势必经历更复杂与激烈的变动。本书聚焦清末民初女性知识群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身份确认和性别构建问题,上承古典“才女闺秀”,下启现代女性作家群,以近现代女性期刊读物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文学叙事、期刊文化、性别话语现象为重点研究方向,从性别研究视角阐释女性作家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
本书立足于清代词韵学和清代词学,着眼于清代词体学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将清代词韵学视为清代词体学内部一个发展的子系统。研究中,词学与韵学视角结合,共时和历时视角结合,探讨清代诸家词韵专书的编韵方法和编韵理据,并挖掘其内在的历时演进理路。本书分章节考察清代二十余部词韵专书,认为清人编韵宗旨在于融入词体学的系统架构,与系统内的词律、词乐等其它形制要素之学互为构成关系;编韵原则在于兼顾词韵的合古性和范世性;清人编韵论韵的视角大致经历了“格律——音律——格律音律兼顾”的演变历程。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优秀文明成果的典范,具有丰富的文学和文化价值。本书以词为载体,借二十四个词牌贴合各节气的典型特征,咏唱万物之灵秀,赏析节气之多样性,科普节气之基本知识。二十四节气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经由文化与科学的结合,展示自然之美。本书以词为媒,激发人们品读节气词的兴趣,帮助人们多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本书真正的“作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信卫星是世界上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领域之一,不仅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制高点,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通信卫星以“东方红”为名,从东方红一号走来,历经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东方红五号等,实现了跨越发展,产生了重大效益,谱写了壮美篇章。 本书以中国通信卫星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述史、述实等方式,深情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东方红”为主题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生动讲述一代代航天人、通信卫星人勇担历史重任、勇攀科技高峰的奋斗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位位人物、一幕幕瞬间,带领
本书是陈鹏“东坡三书”第三本,是东坡诗词的解读之作,亦是诠释苏轼的生命之书。 ¥40.80¥6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
本书是陈鹏“东坡三书”第三本,是东坡诗词的解读之作,亦是诠释苏轼的生命之书。
《云影参差集》收录了诗人白双忠近年来创作的200余首作品,体裁涵盖诗、词、联、赋,内容涉及山水、田园、旅怀、人情、乡愁、节令、气候等,全方面反映了作者的精神面貌以及观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作品风格雅正,气格高古,而又不失时代气息,其中一组《白洋淀纪游》,从多层面多角度抒发了作者对故乡风土人情的依恋、对父老乡亲的感恩。另一组《题画》,用诗的语言解构、补充、诠释了作者的画外之音与未尽之意,使其诗画渐趋摩诘之境,诗中有画面,画中有诗意。
本书收录了于承惠先生1975年—2010年间创作的诗词、楹联、散文,集结为《武学篇》《文艺篇》《楹联篇》《对话篇》,全面呈现了于承惠先生在武学、美学、哲学等领域的心路历程。于承惠先生以古朴、精练的文字,不经意间点出其精研武技与美学多年而体悟出的人生至道。阅读本书,不禁感叹于承惠先生内心的坚忍、胸襟的旷达,同时亦折服于其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求索、与“宇宙精神”独往来的情怀以及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本书讲述了一个很神秘的超市,它的老板叫德古拉,德古拉能通过他独有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的各种需求,从而让他们经历很多有趣的故事。小说描述了劳伦、象巴特、韦斯特等无意之中走进这家神秘超市,在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寻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力量,从而让短暂的需求的满足变成长久的对未来的思考,他们渐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居住在江东海西头的男女都是来自远方的移民,远离家乡落户女儿滩。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芸芸众生,经历过了辛酸和磨难,知道要获得美好生活,必须丢下幻想,收敛自私,不能再像滩上的一盘散沙。桂娘做到了,她如同滩上一尊女神,给乡亲们呈献出秀惠、清纯、智慧和干练。大半生中,作为妻子,爱情得失交加;作为女人恪守着伦理,维护着尊严,不失大体,又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处于动乱的半生中,没有扭转乾坤、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但女儿滩的乡亲们却几代人忘不了有过这么一个小处秀惠如竹、大处力挽狂澜的长得标致的女人。她爱滩,
本书分为上篇耀闪亮之城,中篇合拾柴之众,下篇红赤色之魂。具体内容包括:凤凰的概念;田地里生长的城市;江门大开;汕头的“头”;到黄埔去;汕头奇物志;澳门性格;横山道情;千古风流话平凉;今日光明;上虞的“上与下”;横琴发新声;千年传奇“江之阳”;离太阳最近的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