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论述了中医辨证的基础内容,包括辨证的基本要求、辨证的一般原则、辨证论治的步骤和中医常用辨证纲要。然后以中医五脏为脉络介绍了心脑系、肺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临床常见病证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相关内容,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方面。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中医基础学说、中医治则、针灸疗法、推拿手法、心脑系病证的辨证治疗、脾胃系病证的辨证治疗、肾系病证的辨证治疗、脑系病证的针灸治疗、脾胃系病证的针灸治疗、肾系病证的针灸治疗、骨科病证的推拿治疗。
本书介绍的1264临证法是一个尝试从科学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的新阐述, 这个新阐述是一个明确了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方法论、每一个概念名词都有明确定义、所有原理阐述都有逻辑、具备逻辑自洽的一个中医学术体系。期望这一中医理论体系新阐述, 由此衍生的学术共识、中医师培训体系将对中医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革新。
本书依据中医脏腑理论、各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中药固本培元、运用董氏奇穴针灸法刺激穴位直达病灶、提高肿瘤疗效、通过病例来介绍中医针药治疗肿瘤, 特色是在肿瘤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针法 (王氏几种针法, 结合腹针、八卦阵、洛书针、子午针、5维全息法)、中药, 来控制肿瘤生长。中医针药结合可以运用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效果。中医针药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身体康复速度加快, 运用中医针药结合主要是控制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还可以辅助机体增强免疫功
高血压患者到底该如何吃、吃什么,才能既防止血压升高,又满足日常需求,享受惬意的生活呢?本书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饮食原则,告诉读者平稳控血压的饮食方法,教读者做花样繁多的降血压特效食谱,帮助高血压患者明白一日三餐吃什么、怎样保持血压不波动。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髙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医学院校的学生特点,融汇多年教学经验并釆纳先进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内容涵盖质点动力学、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分子动理论、热力学、静电场、直流电、电磁现象、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力学、X射线、原子核和放射性以及磁共振等内容。本书科学、系统地讲述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医学应用,特别注重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应用实例,教授可使学生受益终身的、用途广泛的解决问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冯珠娣关于中国的九篇医学人类学论文集, 收录了她学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关于中国的研究, 这些论文写作发表时间不一, 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医、养生、中国人对待中医及养生的态度等方面。冯珠娣在九十年代初期曾在广州学习中医及研究相关话题, 在对待中医持积极态度, 认为它是一种有关中国人精神和文化层面的系统, 不仅仅是在西医视角下的“补充医疗”。
本书全面论述了南阳艾的历史文化传承,现代化种植、管理、加工及系统性药理药效研究,艾草的传统应用、现代化产品开发与应用及艾草新产品标准的制定等,用现代科学方法解读艾草产业发展、科学创新之路。书中详细介绍了艾草的传统民间应用、饮食文化和药用价值,列举了大量的适用艾草治疗的疾病,内容丰富,研究深入,对于南阳艾草产业实现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中国传统药材的科学发展和国际中医药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借鉴
《中药药理学研究简述与实例分析》依次介绍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动物模型、药理研究、药效研究等内容,同时提炼了赵建平在中药药理学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作为实例演示穿插进各个章节以阐释重点难点。第一章梳理了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变化、研究内容与思路;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中药药理研究的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环节;第三章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分别介绍了相对应的实验设计方法、指标选择、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依托赵建平教授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补益药的具体研究
本教材紧紧围绕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检测项目设计教材内容,各种检测技术和应用实例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包括中药制剂检测基本知识认知、中药制剂常规检测技术、中药典型剂型质量检测与药品标准制定三大模块,共九个项目,三十八个任务,二十二个技能实训项目。在各项目中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任务导入”等部分,使教材更具实操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更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