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破浪时代》讲述了男主人公南下深圳,进入科技行业的创业奋斗故事。作品以我国电子科技行业发展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子科技的发展历程,主人公在研发、创业中所遭遇的困难,不仅体现了一代科技研发人的钻研创新,同时他的经历也体现了中国电子科技公司从电子代工厂转型为自主研发、民族品牌从制造走向智造的转型之路。作品反映了中国制造崛起之路的艰辛和不可阻挡。浓墨重彩中的人物群像和传奇经历,既有高度的现实意义,又兼具文学价值和时代价值。
《诗经》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经典之一。本书尝试建立一个新的《诗经》阐释模式:把握《诗经》的艺术本质,将其纳入周文化中进行研读和认识。首先对《诗经》产生的周文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让读者认识到《诗经》和周文化的紧密关系;其次,该部分结合周代的历史文化,按照内容题材对《诗经》中的作品进行分类讲析;最后,对《诗经》艺术进行解读。通过此阐释模式,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丰富的《诗经》世界,有利于读者深切感受《诗经》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雅的性格和高超的艺术才具。本书立
这是一部新历史小说,取材于《资治通鉴》。贞观年间某秋,唐太宗怜悯死囚,准许他们返乡与家人团聚,一年后再来长安就死。这批囚徒,有的因被恶霸作践而奋起反抗,有的被亲情绑架而误入歧途,有的是被流言毁灭了清白的弱女子,有的是生错了时代的独行侠……人生有千般苦,何处是渡口,何处是归途?何处安放这剪不断的爱恨情仇,何处安放这孤苦无依而又惊恐不安的灵魂?小说选取九个囚徒被释放后的人生片段。直面生死,叩问灵魂,思考生死、爱恨等哲学命题,掩卷令人深思。
本书梳理了作者在四十年间(1983-2023)以中国古代家具用材为核心的田野考察足迹,是一部文学性纪实作品。书中有作者用生命书写的放旷,于利害得失中超拔出的生命精神,亦印证着四十年之时代变迁。 全书分正文和图录两部,正文共五辑,以流畅雅致的行文分别记录了作者自1983年起从中国东北出发,四十年间辗转东亚、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地对博物馆、木材原产地及衍生文化进行考察研究的故事,以及在考察过程中与当地特色文化碰撞出的奇妙之旅,文字叙述的同时配有相当数量的由作者整理的精美图片;图录则以各
本书收录了作者晶达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十余篇,包括获边疆文学奖的作品《最后的莫日根》、获三毛散文奖的作品《二分之一血液和孤独的舌头》等。书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21世纪内蒙古的风情,尤其是内蒙古的莫日根(猎人)选择放下猎枪走向城镇,告别传统进入新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书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对本民族传统习俗的描述,也有对文化交融的思考;既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也有对成年后工作生活经历的讲述,文笔清新流畅,情感丰沛,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本书分为苍穹驿站、唐诗来过、孤山不孤、月腔来信四个部分,收录了《苍穹驿站》《敦煌痛》《有一张纸》《与铜行》《水边》等篇目。书稿中收录的文章分别从知名景点中寻找追踪友情、唐诗中的名胜追寻文人足迹、知名山水中感受自然之美。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夕照屐痕”写退休后的游记,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记录。“桑榆为霞”写作者幸福的老年生活,有关于苏州市老年大学的故事,也有大学同窗的忆旧。主要内容包括:书径屐痕;边城梦;梦幻谷等。
本书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书写了皖南地区一群有为青年在党的引导下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体现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富家青年路润、李灿、路夏等舍弃优越的生活,在隐秘战线上做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为了营救被捕的新四军领导,路润受党组织所派冒险去找老同学寻求帮助;李灿为了保护新四军的一船药品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书分行旅拾英、流光碎影两部分,内容包括走读郊野;城市二咏;少年的河流;花香六月藕;正是群芳烂漫时;平野菜花春;巢湖岸畔写意;一城幽香;读楮;花竹幽窗午梦长等。
本书寻踪抗大学员,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真实艺术性地再现了皖东这片红色沃土上英勇的新四军将士创造的辉煌历史,生动展现了在抗大文化滋养下人民军队的茁壮成长。书中还写到了皖东各县、市、区的很多抗战遗址,这些遗址和天长龙岗抗大纪念馆一样,都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