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彦火的散文集,收入散文数十篇,内容包括探访山水、追忆故人轶事等素材,还介绍了作者与文学名家的往来和情缘,集中展 现出作者对不同地域城市文化的思考,对已故亲友的怀念,对亲情和友情的珍重。稿件分为“文化山水”“流动情感”两辑,篇目包括 《十年后的爱荷华》《贝多芬故居》《写给天堂的母亲》《我与金庸》《张充和与她的墨宝》《新加坡的国宝》《我与酒神》等。作者文 风舒缓,笔触细腻,娓娓道来,富有可读性。
彝区民主改革前夕,陈达五率工作队深入龙岗山开展政策宣传,查找红军游击队下落,争取黑彝头人阿尔哈铁下山。外号飞天蚂蟥的大头人阿尔哈铁与红军有过冲突,在囯民党特务的收买拉拢下,顾虑重重。最终在工作队感召下,阿尔哈铁最终站到人民的一边,顺利完成了彝区的民主改革任务。
许道军,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本书着眼于中国创意写作再学科建设、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分文体写作、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方面的进展,以专题的形式收录有代表性的学者的新成果,代表着中国创意写作研究的最新进展。本辑共有九个专题:特稿、创意写作理论前沿、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创意写作在中国、国外创意写作前沿、创意写作经典文献研读、创意写作分文体研究、创意写作年度大事记及研究述评、创意写作年会论文存目。本书是中国创意写作研究最集中、最权威读本,本辑可供创意写作研究人员以及关心创意写作发展的各界同仁参考阅
本书即以四部丛刊本《幽忧子集》为底本,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全唐文》、《全唐诗》等总集校勘,是正文字,搜录异文,辑补逸佚。书末附有《卢照邻年谱》。
主编饶龙隼,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17ZDA238)首席专家,“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丛书主编。 本书由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中心组织编纂,依托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17ZDA238),编辑刊发国内外有关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研究论文。本辑包括17篇论文,分理念与观念、制度与文学、材料与新见、令规与辑释、古典与英译等五大专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的
本书包含“梦开始的地方”“北大,北大”“何处佛光照影来”和“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四个部分,展现了乐黛云数十年风雨人生中的感悟与思索。书中有乐黛云对儿时浪漫时光的刻画,对温馨家庭日常的描写,对马寅初、陈寅恪、季羡林等学术大师的追忆,还有她对两性相处之道、女性自我建设的思考。
本书分为“让照亮我的也同时照亮你”“四季的歌谣”“山中慢时光”几个部分。内容主要是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对亲人的歌颂,对自然风光的描摹,诗人在山中长大,对山中的人事物都有细致的观察,随着诗人成年、离乡,感觉到文明教化和自然风物之间的不协之处,这是城乡变迁中很多写作者共有的经验,但诗人并没有武断地采用批评的视角,或者去写城市生活的苦闷,而是用真诚朴素的笔调,自然的文风,去写过往,写故乡如何塑造那片土地上的人。
本书分被祝福的人、风比人更孤独、遇见月光、美好来自宁静几部分,内容包括:山中听雨
本书分马说、蚂蚁歌、中年书、村庄纪几部分,内容包括:我是你的马
本书是诗人丘锋的第三部诗集,收录诗人近年写的诗歌百余首,分为“美好的食物总是一样的”“我像水一样轻盈”“诗像舟一样横着”三辑。丘锋的诗歌短诗居多,语言简练,但充满温情,给人以风淡云轻、苦尽甘来的质朴与余味。本书继承了其一贯的自然朴实风格,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诗人怀恋过去,幻想未来,扎根于现实生活,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写了诗人对一切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爱美和自由的热情、勇敢、执着追求。本书是一场诗人灵魂与灵魂的呢喃对话,记录着诗人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