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有着十分丰厚的学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但这也意味着取得大的突破越来越困难。如何走出文学研究的瓶颈状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文学研究持续深入的进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所收文章无论是研究古代作家还是研究现当代作品,都是着眼于这一问题展开。本书所收文章涉及诗文、小说等文体,视野开阔,论证扎实,观点新颖,代表着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收获,为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本诗集是周文海先生个人诗集,共有七十余首诗。诗集的内容以童年、少年、青春、爱情、国内、出国为顺序。其中七成 以上是叙事诗,叙事诗中有许多抒情、写景成份;另有部分抒情诗,作者将小说手法带入诗中,用白描、心理刻画、肖像勾勒来塑造其心中的形象。 诗集中配有100多副精美画作,由广州美院毕业的知名女画家毕逢春画就的水彩画风格插图,画延伸了诗意,以图像的形式深化并补充了诗的留白,到诗画合一。
自汉代至近代,中国妇女的著作共4000馀种。而在有清一代,妇女作家即达3500馀人。在这3500馀人中,至今确知有集子存世者,就至少有1000馀人。这个数量,足以让我们对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前代相比,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境界更加开阔。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她们的作品都留下了痕迹,从而以千汇万状的姿态,丰富了清代文学史,也丰富了整部中国文学史。本书稿多侧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不仅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个特定的群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某些面向,
《山海经·三山神传》为“初代网文大神”阿菩的全新中华神话长篇小说,以三个少年山神护国庇民的成长之路,重述演绎中华神话谱系中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守护神、海内外同胞共同的“三山神/三山国王”民间信仰神话。本书已入选第九届广东省中小学生“寒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推荐书目、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为百万册畅销书《山海经密码》系列瑰奇新篇。上古炎黄二帝战于阪泉之野,千山众神应战。岂料火神祝融叛变,八方千山只剩三山顽强抵抗。最终,三神山体远拔、神识散佚。天地斗转星移,岭南山川创世,
老舍是“人民艺术家”。他出身贫寒,却登上艺术的荣誉殿堂;他是文学大师,却不忘对穷人的关照。今天为什么读老舍?为的便是在充满同情的叙事中欣赏他那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是《小麻雀》开启了中国孩子的童蒙年代,是《我的母亲》让中国的孩子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本书围绕老舍的作品,结合他的人生,讲述老舍的创作与人生故事。老舍是北京的,是中国的,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一个全面的老舍。
说起沈从文,免不了提到他的《边城》,提到翠翠、茶峒、湘西、凤凰……他的作品构成了几代人对田园牧歌与人性之美的最初想象。他用唯美的视角筑起湘西山隅水乡“人性美”的世界,赢得了各界读者的认同。今天我们读沈从文,不但要读他的作品,还要读他的人生,读他充满人性美的边城世界。
作为中国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余华的小说笔调冷峻,对暴力与死亡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以先锋派小说创作出道,通过《活着》走向世界。他的小说不断地展现出对人性的思考,对命运的叩问,对生存和存在的探索,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而这正是今天我们读余华的意义所在。
本书为2020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成果。本书从叙事学角度,借鉴西方互文性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文本互文性叙事问题,同时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渊源。通过梳理西方相关文献,探究互文性理论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对话空间,探讨中西互文概念的关系。全书主要围绕文本中意象的营造,人物语言动态意象的互文性,文本中诗词韵文的互文性,以及情节设置的互文性等方面,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叙事文本的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各种网络黑产软件以数据共享的名义无偿流入大小黑客手里,引发一场网络诈骗狂潮;与此同时,某高新科技研究所技术屡屡失窃,主管调查人员莫名失踪,多名女性相继丧命。夺命黑客从未露面却仿佛无处不在...... 网警丁杨奉命协查这场网络诈骗犯罪,在谜渊一般的虚实博弈里,他顺着一个似曾相识的黑客痕迹,发现网络诈骗、连环命案、技术失窃之间暗藏玄机。丁杨深入追踪,由此揭开了一个内外勾结破坏国产替代工程的惊天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