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女性作家。其创作经由丰富的生命体验、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精神扎根,魅力持久。 这是一部解读、认知胡辛创作的评论集。涵盖了近四十年来评论胡辛及其创作的近百篇文章,跨越文学、影视、陶艺等领域,勾勒出胡辛对赣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别样言说与深情表达。视角多元,形式多样,既有王蒙先生高屋建瓴的评点,又有潘际銮院士的长者言说;既有学者教授的众说纷纭,又有学生及年轻读者的隔代阅读。 四十年的评论结集,不仅能够有力推
本书主要选编巴蜀文化名人、著名学者田楚侨的诗文创作和论学怀人的随笔小品。共分四部分:诗词骈赋、译诗与译论、随笔与杂论、高考指南。书后附录文献三种:田楚侨著作系年、田楚侨的交游及有关文献、重庆市档案馆田楚侨档案名目。
初秋的葛润市,微凉的风中带着一丝萧瑟,但并不妨碍爱美的年轻姑娘们,依旧穿着轻薄的短衣短裙上街,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彩色蝴蝶。五星级DCT大酒店的旋转门前,身穿白色天使服的孩子们陶醉地演奏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小提琴、单簧管、手风琴……
骆驼山坐落在烟火的北面,它像极了一匹卧倒的骆驼。按照常理,那不过是人们借经验和想象使一种事物变成了另种事物。但是因为两个扑朔迷离的传说,骆驼山倒显得有些合理地神秘了。传说的第一个版本听起来多少让人信服……
这本书写了九个月,酝酿的时间,前后却有十六年。我的实地采访,意外地打开了钱秀玲救人之外的故事线索,特别是她堂兄钱卓伦及其子女未被人知的故事,其本身,就是荡气回肠的篇章。
本书主要创作于近两年,诗人观察自我,观察日常生活,更观察个人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位置,写下的诗歌,从内容上看,充满了历史、现实和个人三个维度。从风格上,苏宁是一个偏重于理性的诗人,她对生活中的细节,对感受性的东西,并没有投注更多的注意,而是以其系统性的思考,以其立足于人文、历史、哲学的思辨,去观察日常生活,所以本书有很强的思辨性。
本书真实记录和还原一个诗人从繁华的都市回到厂阔的农村,用两年的亲身的经历,怀文学的情怀积极投身工作之中的所见、所闻、所动、所悟。诗集分“去哀牢山”“过寒。山诗”“多年以后”三个小辑,分别书写诗人对祖国大好河的情怀和对父老乡亲的挂念。三锋的作品结实、开阔、自然,既有起伏的命运感、生存自审,又有介入现实场阈和时代情势的情怀、骨力。无论是向外的凝视、行走、争辩还是向内的冥想、盘诘、独语,他总是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诗人的真切、真诚、真知。
本书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山中有白云、美人瘦、与亲书、草木间。具体内容包括:梁王山看云、过万马河抵金沙江、梁王山的鹅卵石、在羊岔街南溪老林、野生的美好、野樱花、清明.飞来寺躲雨、翠竹庵.遇小谷雀、老虎山摘茶、在梁王山、好酒而已、在团瓢、讲故事的人等。
本书是甘肃诗人武强华的一部诗集,收录诗人2016年以来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诗集以作者的故乡大地为背景,从日常的细节中挖掘诗意,反映现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着西部特有的辽阔与粗犷。本书的视角开阔,在自我呈现和观照他者方面,同时进行。诗人有意向深处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光辉处,注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和其他众生真实的爱恨悲欢,抒发了既是生命个体也是广泛群体的真切生命体悟。书中还有许多记游诗,河西走廊,杜甫草堂,文成百丈祭,诗人有比较强的将外在自然风景转化为内心图景的能力。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和诗歌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刻画,流畅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他们那代人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诗歌部分,作者围绕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一年四季变化展开抒情,文字优美,饱含深情和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