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已经外聘专家审读审核
后同意安排出版。造型艺术基础是艺术类大学生基本素养课程之一。本教材从形态的创造与表现到色彩的应用与研究,从材料的构造与特性到加工的方法与技巧,从民族文化的研究到创造性
构成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课程,是一门艺术通识课程,它需要学生掌握美术和设计思维,通过构成史了解20世纪构成艺术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对当今设计的影响,探讨构成创作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具体内容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综合构成等构成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认识形态、色彩、造型、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构成形式和组合关系。从而让学生学习逻辑推理的思考方法,训练有条理且打破常规构思能力,能举一反三创作出有创意的方案,通过各项技能掌握构成设计的表达,力求从多渠道、多途径尝试各种创作方法。
本书从概述、发展历史、基本特点、制作过程、作品赏析等角度,分别对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民间美术等内容进行介绍。全书图文并茂,案例丰富、通俗易懂,是高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公共课程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美术爱好者的普及读物与自学读本。原每章的开头设置学习目标、学习图谱、导入语;在创作过程部分设置习作与点评;在艺术赏析中的创作背景部分,设置“知识链接”“思政讲堂”或“中国故事”等栏目;在每章最后增加思考与实践等。
本书是阿根廷著名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唯一一本谈论艺术史的非虚构作品。作者选取了从文艺复兴至今的十一位知名艺术家,并结合时代背景、文化思潮对他们的作品和创作生涯进行分析、解读,这些作品涵盖了摄影、绘画、建筑、雕刻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多种形式的图像表达。本作摒弃了学院派的论文式写作方式,以个人品鉴艺术作品的经历为原点,向普通读者展示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政治隐喻,引导读者如何从图像背后读懂艺术作品。
本书涵盖电子邮件艺术、网站、艺术家设计的软件,以及艺术与设计、产品开发、政治活动、传播之间界限模糊的项目,展示了艺术家如何运用在线技术来融入艺术史,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并进入通常超出艺术范畴的活动领域。
本书是一本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属性,遵循艺术设计的教学规律及艺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创作思维为靶向目标的基础课程教材,旨在更加精准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提高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本书一共分为3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客体的概念重构;第二部分主体的自我建构;第三部分装置与媒介语言的选择。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作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一部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入门级百科读物,书中包含: 28场艺术运动,探索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 60幅经典作品,展现女性艺术家数世纪来的尝试与摸索; 24个关键性突破,追溯艺术史上与女性相关的定义性时刻; 20个创作主题,传递女性特定的观点和态度。 共132个分类主题满足人们对女性艺术家的所有好奇。
本书讲解了美术训练中最常用到的解剖学知识,是开始学习艺用解剖的基础入门课。第一部分主题为“用最短时间学习艺用解剖学”,该部分将解剖学从艺用的角度进行阐释,系统地囊括了一系列运动器官和人体体表的结构。第二部分归纳了“艺用解剖学小贴士”,此外,书中还有简易骨骼图、手部解剖素描图等,并提出了一些通过实践记住人体各部位的方法。第三部分传授了艺用解剖学中的速写技法,即用速写方式学习人体结构,是漫画家和动画制作者们都能使用的绘画方式。第四部分的内容为“着衣‘裸体’速写”。通过练习该绘画技巧,读者不
本书主要以李心峰及其团队十年间每年完成的年度学科发展报告和五年学科情况调研报告为前期成果和研究基础,参照、汲取学术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自2011年艺术升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诞生以来十年间该学科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回顾、总结与反思,以作为这十年的历史纪录并作为学科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参照和镜鉴。课题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的十年间年度学科发展报告;二是以实地考察(田野工作)、问卷、数据统计等实证研究为依据的学科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三是对十年间国社科
本书以微课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设计速写知识及其基本训练。全书共7个项目:设计速写基础认知、设计速写基础训练、静物速写、室内陈设速写、室内空间速写、风景速写、作品欣赏。本书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用创造性教学的观念统领全书,并注重各项目、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