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演讲集。撷选老舍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发表的演讲和讲义共十四篇,并附有若干关于文学和戏剧创作的杂文,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理念。书名“我敬爱学问”取自老舍先生1934年4月8日应邀在青岛市立中学发表的演讲,题目是《我的创作经验》。本书取此句作为书名,旨在展现老舍先生一生保持谦逊之心敬重知识、热爱知识,并不断拓展自我认知边界的不懈求知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蔡元培先生的演讲集。收录蔡元培先生演讲一百余篇,有其作为教育总长的职务性演说,如《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有其作为北大校长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寄语,如《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讲词》;也有面向社会各界发表的对于美育、对于哲学、对于科学、对于文化、对于为人等各种命题的独道见解,如《以美育代宗教说》《大战与哲学》《科学之修养》《何为文化》《读书与救国》等,这些名篇从多角度展现了一个教育大家的魅力与风范。
长篇小说《战乾州》是一部填补乾州红色历史文化空白的精品佳作,是一部具有历史审美和艺术自觉的优秀作品,本书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以地处乾州城内的几条名巷为典型环境,以乾、周、尹、宋家族中几代人的情感冲突、命运起伏为线索,热情地讴歌了陕人从封闭到启蒙,从屈从于宿命到掌握命运,从为推翻清王朝,站在旧民主革命前列,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以史诗品格再度彰显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生命力和价值。 本书艺术想象丰富,给人一种震撼力和思考,文笔流畅,可读性强,独具艺术特色。<
内容简介: 寒露时节,为寻父陈蕾以鉴宝为名前往抚顺,却在酒店遇上两方势力,一方要挟她鉴定字画真假,一方救她出险境,又把她带入更野蛮的隐秘赌场。为寻找陈蕾,刘亦然带神秘人送来的三面纹样文物与符号鉴定专家赵劲夫,共同探险大清龙兴之地赫图阿拉城。护宝世家后人金灿与陈蕾的朋友李小军,为当年护宝世家分裂的真相前往东北。三路人马汇聚东北,却发现他们似乎同时掉入真假古画的陷阱。原来八十年前(1912年),宗社党收买土匪绑架了大清龙藏守护者的后人,陈蕾先人陈玉清为其伪造藏宝图,据说真图被献给了东北王张作霖
本书收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历史的天空》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 刻画了梁必达、陈墨涵、朱预道等抗日军人形象, 展示了一帧雄阔壮烈的民族战争画卷。乡村青年梁必达等人因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 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 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 他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 由一个不自觉的乡村好汉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 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陈东东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所选作品一部分为其写作四十年来精选的九十七首短诗,另一部分为三组连行诗篇。陈东东的诗歌富于音乐美与幻想性,在写作中回归古典文学传统,语言精美。陈东东曾获第17届华语文学传媒奖(2019)年度诗人奖,是1980年代以来当代卓越的汉语诗人代表,近年的作品如《宇航诗》《南游记》《北京人》《酒狂》等,诗艺精湛而又富于思想,创造力非凡,堪称经典。
蓝星诗库丛书创立于1998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要的图书品牌
《欧阳江河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精选诗人19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汉英之间》《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玻璃工厂》《后的幻象》《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凤凰》等。欧阳江河的诗歌写作强调思辨上的奇崛复杂及语言上的异质混成,强调个人经验与公共现实的深度联系。他的诗作为当代诗歌史献上了不可复制的玄学叙事范本,内在地启动了少数优秀诗人通向语言高级机密腹地的写作。
蓝星诗库丛书创立于1998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要的图
本书是部历史散文集,精选了作者近年发表的50余篇作品,全书分西亳古韵千古三川三川读河 洛都古邑 豫州十记五卷,内容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谓月明,即时间;三川,是地域,是空间。全书看似在写地理,实则写历史,真正写文化。河南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少咏先生评论:他(作者)笔下的月明三川,因为不断闪射那块土地特有的精神气韵,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走进历史的深处,追随作者去触摸、品味那块土地可贵的文化象征意味。
作为人的文学的集中体现,传记文学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是对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之记录。从古代、现代至当代,传记文学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其间,虽然传记文学不论是审美特性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文学性与历史性兼备的精神内涵亘古不变,仍通过立体的、形象生动的人生样态映照社会现实,给人体悟、促人反思、赋予人积极乐之生活态度。《传记文学新论》以古代自传文学、现代传记文学和当代传记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现象分析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厘清传记文学自古至今的演进过程,以示例选读佐证规律的探讨,揭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 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的表达范式。本书在学术考辨及观念转型的多维空间中,从共时性与历时性视角揭示自“经说”到“说经”、自“朱说”到“己说”的变化,探知元代逐步增强的“疑经改传”意识以及区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