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
一部力摒浮华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小说主要坐标皖东南小村庄梅园,通过对富有烟火味的世俗寻常生活的描摹,生动地展现城镇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面貌,尤其凸显年轻一代同老一辈在价值观、婚姻观等方面的不同取向;通过对富有人生况味的人事的叙写,关注世俗社会人生,思量人生的苦乐、得失、成败、爱恨与生死……
本书是作者的大河小说三部曲之一,讲述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四川一隅发生的故事。作者跳出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的固有思维,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体画像呈现于读者面前,与此同时,通过罗歪嘴、顾天成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实即反映殖民势力击败封建势力。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
本书主要是记录1998年肇源县新站镇抗洪抢险、抗灾自救中的人物缩影和重要事件。1998年嫩江沿岸的新站镇遭遇了30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侵袭,从7月6日丁家围子段出现险情以后,新站镇10080米国堤险象环生,镇村干部群众在国堤上昼夜奋战,无一人下过堤,也无一人回过家。1998年8月15日凌晨2点20分,嫩江第三号洪峰携狂风暴雨,以每天上涨70厘米的惊人速度扑向新站镇胖头泡段国堤,已经被洪水浸泡、神撞四十多天的国堤最终不堪重负漫堤决口。险情出现后,近万名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官兵及抢险群众安全
《人生四季景不同》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全集共52篇作品,总计13万字,分为"生命方程”、"浅唱低吟”、"岁月情怀”、"风轻云淡”、"茗边絮语”五个章节。全集52篇文章,既有作者对人生意义、价值、作为的思考,又有对特定时期市井生活、普通劳动大众情感的描绘,主题线为"人生--文化--情怀”,具有年代感、沧桑感,同时,品茗抒怀、借物喻情,形象艺术地表达了对高尚品德、质朴情感的颂扬。
本书是部历史散文集,精选了作者近年发表的50余篇作品,全书分西亳古韵千古三川三川读河 洛都古邑 豫州十记五卷,内容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谓月明,即时间;三川,是地域,是空间。全书看似在写地理,实则写历史,真正写文化。河南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少咏先生评论:他(作者)笔下的月明三川,因为不断闪射那块土地特有的精神气韵,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走进历史的深处,追随作者去触摸、品味那块土地可贵的文化象征意味。
《中国诗学》本辑收录中国诗学新近研究成果,包括《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写作时间辨析》《<王静安手录词曲书目>与王国维的词籍校勘》等诗学文献学论文,《文体学局限与古代诗歌的弱叙事性饮酒》诗歌理论论文,《陶诗与中国古代贫士形象》《诗意无关公家事》等诗歌史论文,《论清代古文选本的诗赋选辑》《试论许印芳对沈德潜、纪昀格调诗学的接受与改造》等诗学史论文,《荻生徂徕古文辞两副面孔:文化内涵与文学实践》等中外诗学比较论文,《百年来近代文人结社唱和研究综述》综述论文,都以求
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出品, 三代编辑长达二十余年接力编选, 深入中国当代文学现场, 从上一年国内文学期刊已发表的短篇小说中精心挑选二十五篇作品, 集合老中青三代最富于创造力的作家, 25位小说家, 25部短篇小说, 以晶莹的小说之心, 折射万千世相, 为各位爱好短篇小说的饕客们呈上一席丰盛的小说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