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课堂教学的结构矛盾: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落下”,又要具体地落脚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将其抽象为“一对一”的“教”与“学”的局限,提出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展开集体思维的过程。本书分别从文化根基、组织基础、互动方式三方面分析课堂集体思维的现实基础与天然优势,提出“吸引、参与、启发、发展”的课堂集体思维基本模式,构建“提出问题、集体聚合、差异交互、共享成长”的课堂集体思维四阶段运行机制。
媒介技术是档案信息公开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档案信息公开的媒介平台和载体也在不断变化。本书通过媒介技术演变以及社交媒体技术与档案信息公开的互动关系入手展开分析,人是社交媒体的创造者,媒体又反过来作用于档案信息公开活动,并对档案信息公开活动的认识论进行了重塑,形成了新的档案信息公开文化观。全书将档案信息公开传播放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各方力量的互动博弈视角下分析,发现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公开带来的许多困惑和不解,最终也试图从各方的互动中为开展档案信息公开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本书以唯物史观为视野,对人本德育缺失的社会根源进行探究,指出历史上人本德育未真正实现的社会根源,是以往德育人本的追求被政治系统扭曲,其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人民主体性的缺失。进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具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条件,即意识形态与人类基本价值(后者是人民主体性在精神领域的体现)的辩证平衡状态。将这一辩证关系贯彻到德育之中,会达到灌输性与人民主体性的统一,这是德育之人本实现的根本条件。这一解答方案同时也实现了当代中国人本理念中人民为本向德育领域的逻辑过渡。
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启动了第八次课程改革,20余年来,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在此理论引领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三大前沿研究,即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问题研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问题研究。本书以此三大领域为依据,分为三编。第一编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的内容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根本问题、课程论的百年历程、现代课程论发展、中国特色教学论的形
本书共分为四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人口的自杀现状和目前研究成果、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杀特征、自杀的扭力理论和自杀的社会心理研究方法及测量工具。
本书出版于2015年,是日本著名教育学者市川昭午的经典代表作。本书以日本教师培训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和社会背景为出发点,从原理和制度维度,基于丰富的史料和具体实例,深入剖析了日本教师培训相关制度的演变、现状和特点,并通过个案进行阐述。本书由日本教师培训原理、日本教师培训相关制度和日本教师培训改革三个部分组成。本书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日本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为日本教师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印刷业和出版业中心,也是近现代中国大众读物的重要产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新闻史、出版史、印刷史和阅读史等主题展开研讨。本书为此次研讨会精选论文的合集,从多个方面勾勒出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在流传过程中的影响,展现出大众出版的内在逻辑及大众读物对于民间思想的塑造,具有一定的
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的信息为生产要素,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我国各个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当今社会万物互联,数字经济深刻影响着传统经济的价值创造和运行模式,开拓了文化产业的新空间、新业态、新市场、新政策。本书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以“文化+数字技术”为技术逻辑,从需求端、供给端和流通端三个方面深入挖掘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新现象,研究数字经济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经验
本书是天津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路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主要从总论——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分论——国家近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专论——天津市落实国家职业教育部署的实施方案等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本书深入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关键文件,阐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政策背景、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包括
教养子女是一场智慧的冒险之旅,教养的代间复制是如此真实,偏颇扭曲的教养观,无所逃的家人伤害,往往误了孩子。本书强调陶冶教养的重要性,认为陶冶一种性情,教养一种家风,是叠加式陶冶需要一以贯之的思路。全书以“从容自在做父母”为主线,除总论外,拟分为家庭教养动能篇,爱的能力篇,自律能力篇,自主能力篇四个部分,从次序与界限、言语作为家庭活力的主成分、亲子的情感连接、情绪的流露与管理、规律生活作息的养成、行为举止的管与教等方面,对家庭教育予以了有实操性的概括与论述。最后章节拟从机遇与挑战出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