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教程(上册):思索与舞动》吸收现代舞训练体系中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舞蹈专业学生的特点,以现代舞身体技术和即兴表达为切入点,重点帮助学生解决解放身体和开发舞蹈思维等问题,是深圳艺术学校国际化教学合作项目成果。《现代舞教程(上册):思索与舞动》具有循序渐进、使用便捷、训练维度完整、难度适中的特点,便于师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控。《现代舞教程(上册):思索与舞动》创新性地运用舞蹈心灵疗愈、运动健康科学提示等手段,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代舞课程的学习中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
小便池、马桶、运动鞋、香蕉、洗衣袋、帐篷……这些日常物品何以成为艺术作品,激起怀旧、狂热、放松、欢乐、恐惧、惊奇等情绪,并使得观众对消费主义、城市空间、人类劳动、社会性别、存在主义、环保主义等众多议题产生共鸣?自1917年,从杜尚的《泉》开始,当代艺术进入公众视野。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更注重观念展示,而非审美,日常物品和行为都能成为艺术,观众甚至是作品的一部分,影像、表演、装置、多媒体、混合媒介、公共艺术……艺术不局限于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情感的表露、对自然与生
本书是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绘画基础课程教材,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对相关课程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本书分为基础篇与提高篇,课程围绕东西方绘画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展开,通过基础的临摹与转化,对绘画的造型、色彩、形式、风格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全书内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可行性,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绘画基础相关知识点并提升实践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设计及绘画艺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设计及绘画艺术爱好者参考阅读。
艺术设计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二版)》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在叙述历史时着眼于历史过程所积淀的理论形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按照艺术设计的历史流变考察其理论形态,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分述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学校、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后现代艺术设计、波普设计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组织;一是根据创作作品欣赏的系统阐述艺术设计按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理论,包括绿色设计和人性化
本书揭示了从软件工程师到城市规划师,设计师们是如何成功和失败的。从飞机扶手到Facebook的“like”按钮,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伯克恩展示了设计如何帮助或阻碍每个人,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你周围的世界。无论你是在工作室、董事会会议室、办公室还是正在进行户外活动,《设计如何创造世界》让你能够提出更好的问题,并理解所有重要的设计。
《艺术理论探索》从艺术的起源开始,以对艺术的不同认知为基础,逻辑地将艺术界定为主体巧妙再现对象的有效实践活动或成果,并从多个层次和角度,有条理地阐述了巧妙再现是艺术的性质,通过归纳、抽象和演绎,构建了一系列与艺术相关的二、三级概念和命题。进一步将艺术划分为独立艺术、从属艺术和渗透艺术,详细讨论了艺术学门类发展的四个阶段、学科类别、专业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艺术应有的元素、结构、布局和动态构成,艺术价值判定活动的基本含义和不同评价方法,还探讨了艺术与相关学科的辩证关系。为理论艺术和实践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绘画控笔训练的教程,涉及线条、造型和临摹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11章,第1章讲解线条的基础知识与表现方式,读者可以对线条有初步的认识;第2~4章分别进行线条的基础练习、进阶练习和综合练习,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线条的绘制方法与技巧,为后续的造型创作打下基础;第5章讲解造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读者可以对造型有初步的认识;第6~10章分别讲解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和小场景的造型创作方法,包含丰富的案例素材;第11章为造型综合训练,读者可以进行临摹学习。此外,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附赠1本控笔
本书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在详细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从绘画、雕塑、舞蹈等多个维度对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剖析与研究,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路径进行了展望及探索。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明,引用了较多实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为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角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阐述传统美术的基本原理、平面设计语言的主要内容、典型计算机美术设计的操作方法,重点解析计算机美术设计在数字媒体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便于读者掌握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必要的美术基础、设计语言、软件技术及岗位标准。本书共4篇。第1篇为“计算机美术设计综述”,主要对计算机美术设计进行总体介绍;第2篇为“计算机美术设计原理”,主要介绍计算机设计岗位所需掌握的传统美术基础知识;第3篇为“计算机美术设计语言”,主要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语言进行分析和说明;第4篇为
从20世纪初索绪尔和皮尔斯符号学开始,符号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备体系的学科,也因富有逻辑性而被称为人文学科中的数学。本书是建立在“图像转向”和“媒介景观”两个时代背景下的“后语言学符号学”,以“图像性iconicity”为立论基础及核心线索,系统性地讨论语言、文学、艺术中的像似性问题,以及它们在当今新媒介语境中的呈现;旨在为当今传媒文化景观提供系统化阐述,进而形成一门“图像符号学”。作为对图像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本书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指向“媒介景观”的意义阐释;二是,也是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