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诗人倪金才的诗歌精选集。分“忽略的事物”“群山之下”“住在风暴里去”“独坐山野””4辑,收入作品180余首。倪金才是一个出身农民的乡镇教师,生活的半径很小,进入其眼里和心里的物事都不大、都很平常,但他有一颗敏感的心、诗人的心,因而泛起的情感微澜让我们既感到熟悉,容易引起共情,又有些陌生的独特,让我们感到欣喜和感动。
《险途之光》是作家纪学的一部诗歌集,内容多是对党的历史的一些思考,包括事件、人物、革命圣地,诗歌中有歌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有赞颂伟大领袖人物的,也有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无名英雄的……所有的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党的浓厚深情。作品承载了关于历史、关于战争、关于民族情感的记忆,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在欣赏精彩的咏花诗词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些诗词像花一样美丽动人,诗人们能用“诗家语”写出诗人眼中之花。我们在欣赏诗词里的花的时候,一定会产生感恩之情,因为那些花是天公的馈赠,是大自然的大手笔。 通过这些咏花诗句,你会感受到花和诗词的美丽隽永,会感受到“千朵万朵压枝低”,更会感觉诗词就是花,花就是诗词。
本书为锺叔河的念楼学短精选集, 精选《念楼学短》中的精华二百余篇, 非常具有文学性。每篇包括学其短、念楼读、念楼曰三个部分, “学其短”为不超过百字的古文, “念楼读”为作者独特的理解翻译, “念楼曰”则是对古文内容的评论。所选文言短文类型多样、另辟蹊径、简短精当, 有思想, 有内容, 文笔冲淡平和, 翻译部分平和流畅、通顺自然, 不做作, 不生硬, 句法灵活, 不落窠臼, 均能独立成篇。点评部分幽默老辣, 韵味深长, 闲闲着墨, 神气自足, 绵里藏针而又一针见血。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小说以大革命时期中共南二淡水沟支部书记李癸泉不长的一生为线索,串起了大革命时期广州湾南二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小说通过李癸泉和他的同志们的革命经历,反映了革命群众从觉醒到抗争的信念与决心,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广州湾边缘地区南二一带大革命时期,塑造了李癸泉等革命志士为追求真理、敢于斗争、英勇不屈、廉洁奉公、可亲可爱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新北京第三代是北京地区的共和国同龄人,这批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优秀作家组成当代文坛半壁江山,影响深远。本书收集整理了其中100多名作家的作品及史料,然后采取“生命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纵向把握他们成长的心灵历程,横向剖析他们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从整体特征、全托记忆、时空体验、亲子矛盾、怀旧情绪等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他们的心灵发展历程。
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宋诗与佛道关系五个方面予以探讨,呈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即强调还原历史文化语境、擅长中西比较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 讲述隋末唐初, 歙州汪华为保境安民, 起兵称王, 后主动率土归唐, 被唐高祖封为越国公, 授予歙州大都督, 总管江南六州军事。书中描述越国公汪华初到长安如何化解朝廷老臣的挑拨、皇帝的猜疑, 不争权、只做事, 教诫子女淡泊名利, 面对同朝将相被贬之时, 又如何做到全身而退。全书文笔流畅, 细节描述丰富, 情节跌宕起伏, 既有历史依据, 又富文艺传奇, 展现了汪华忠正的品格, 以及汪氏家族持正有为的家风, 是一部水准较高的历史小说, 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本书分为在这个节候聊艺术,用这个方式说人生,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出诗集的心情;诗歌是我小小的稀罕;韦达人的达人之道;总有人为这片土地讴歌等。
本书共分六个单元:燕山絮语、廉政心语、真知灼见、生活感悟、润物无声、鉴江新语。主要内容包括:燕山絮语;弘扬扶提崇德文化 打造生态民俗园;弘扬扶提崇德精神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让扶提崇德文化焕发新光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