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的研究一直很薄弱,尤其宏观的“发展演变”研究几乎被忽略。本书专研于此,取得了一些收获。第一,对“文体”概念作了新的定义。第二,本书首次宏观地对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作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单纯文体”、“浑和文体”及“大成文体”等概念,为宏观地研讨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及其理论开启了一扇窗户,提供了可靠的“抓手”。第三,本书对文体融合的方式、文体剧变及其促发因素、以文为诗、以诗
《宣讲有道:晚清宣讲小说的伦理叙事》聚焦于晚清宣讲小说,考察故事作为案证所宣传的家庭伦理、乡族伦理、职分伦理和生态伦理;结合晚清宣讲小说的口头性传统,进一步分析说一听场域中叙事视角、叙事干预、地方性故事、方言格言的伦理功能,以及宣讲的仪式化、语言与结构的程序化、情节与主题的重复性等所体现的伦理追求,对晚清宣讲小说的伦理叙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包括范畴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部分。缘事理论的基本范畴是“事”基本概念是“缘事”。从缘事的角度看,诗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缘事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审美及批评等一系列诗学问题,继而形成了缘事发生论、缘事发展论、缘事创作论、缘事诗体论、缘事诗法论和缘事诗评论的体系结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个案分析将缘事理论应用于当下的诗歌创作与批评、诗学建构与比较、诗学文化与诗学史重建等领域,从而使中国诗歌与诗学能古今通变、中外融合发展。
本书是作者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书聚焦于对现代作家佚文的挖掘、校勘与阐释,涉及的对象有鲁迅、冰心、冯至、姚雪垠、王西彦、叶公超、高长虹、周佛吸等。作者秉持“报纸是现代作家的‘起居注’”“民国报纸、副刊是现代文学重要的史料库”的观念,运用朴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民国报纸的“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现代作家的诸多佚文,以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作出贡献。
本书是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彭万隆先生的著作。作者精选有元一代散曲三百余首,根据作品具体内容和意境,选择搭配可以更突显主题的精美插图,使图书更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彭万隆教授对每一首曲子都进行了精彩得当的评论和演绎,评论文字或简明扼要,或深入浅出,或精准细致,或引人入胜,为读者详细了解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元曲铺设了有益桥梁,引导读者步入古典文学的殿堂。本书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教授许建先生的著作。作者精选唐宋时期经典词作三百余首,根据作品具体内容和意境,选择搭配可以更加突显主题的精美插图,使图书更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对每一首词都进行了精彩得当的评论和演绎,评论文字或简明扼要,或深入浅出,或精准细致,或引人入胜,为读者详细了解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词铺设了有益桥梁,引导读者步入古典文学的殿堂。本书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彭万隆和周掌胜的著作。作者精选优秀诗作三百余首,根据作品具体内容和意境,选择搭配可以更加突显主题的精美插图,使图书更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作者对每一篇都进行了精彩得当的评论和演绎,评论文字或简明扼要,或深入浅出,或精准细致,或引人入胜,为读者详细了解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古典诗铺设了有益桥梁,引导读者步入古典文学的殿堂。本书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水调歌头》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的诗歌作品集,入选中国言实出版社新时代诗库丛书。作者胡弦同许多诗人一样有着独到的思想,独特的观察生活视角,独树一帜的诗的表现风格……
这本诗集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在这些散珠碎玉般的诗句中,既有作者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又有对人的生存的探究,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本书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视角独特,不仅对生命意义持续着多方探索,又充盈着对历史文化的回望与反思,别
本书是作者继《故事法则》之后, 以古今中外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为实例, 讨论具体案例中故事学发生原理、运作机制的专著。内容包括《西王母形象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织女的身世、容貌与婚姻》《梁祝故事是怎样结尾的》《刘三姐传歌路线》《端午的恶日传说与辟邪法门》等。
《零宇宙:赛博法则》主要讲述了在近未来时期太阳活动加剧,人类遭受了强烈辐射,被一种名为日灼病的灾难侵扰,世界政体与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动荡,在资本势力的掣肘下,依托于物流枢纽所建立的卫星城泽都所发生的故事。
作品架构的虚拟近未来世界中,各类公司资本与门阀阶级明争暗斗,义体人、智能人、自然人之间形成微妙的平衡,虽怀揣着不同价值观,看似皆为人形,实则在认知上却早已跨越物种。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交织在了一起,组建出一部虚拟世界的平行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