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 主要讲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及团队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 在异国他乡播撒“种子”的故事。2016年以来, 张正茂和他的团队将中国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哈萨克斯坦, 成果斐然, 得到当地政府、农业企业及农户的认可。在科研和学术交流互助的带动下, 中国公司进入哈萨克斯坦, 将在当地生产加工的面粉和油脂等农产品通过“长安号”中欧班列运回中国销售。经过多年的交流与合作, 产学研为一体的因地制宜的粮食增产“中国方案”正在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 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50多篇作品。全书分两辑, 第一辑“南岸 风生水起”, 回顾了作者在岭南不同地区的生活感受、文学历程及出版工作方面的见闻、心得。第二辑“书香 芬芳袭人”则是作者对故乡山水人情的深沉回望, 其中收录多篇序跋。附录部分收录多位文化名人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点评。作者文笔流畅, 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富有文学性, 体现了其丰富的才情和思想, 富有地方浓郁色彩又文采斐然, 可读性很强。全书字数26万字。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清末民初发生在山西襄汾县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小说用通俗的语言, 真实呈现了山西襄汾县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自然风光, 并穿插了大量历史传说, 如 “刘嵋倒灶”的历史故事, 晋商翘楚“师庄尉家”“北柴王家”“南高刘家”经商发家史等。书中以仪克中、贾杏农、贾根稳、刘洪元、廉勇等人为代表的襄汾县古代英豪, 人物形象突出, 有血有肉, 平凡而伟大。襄汾人永不服输、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书为记录四川大学“西川学派”成长发展的画册。“西川学派”又称“大文学研究”学派, 四川大学先后授予这一学派为“德沃群芳科研与人榜样团队”及四川大学首批川大学派培育团队。本书收集了这一学术团队十年来发展成长的种种活动图片, 包括学术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及重要代表骨干的学术成长历程等等, 以他们日常活动的图片记录整个学术团队的发展历程, 以期总结历史、激励他人, 作为四川大学学术发展的一种严肃而生动的记载。
本书详尽记录了作者一生成长、求学、工作、创业的故事, 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本书主要叙写了项美根艰辛的求学之路、始终坚持做好阀门电动装置一件事、下海自主创办企业和承接并出色完成”阀门寿命试验”与”阀门扭矩试验”两项重要的阀门产品质量基础技术工作等事件, 展现了项美根诚恳做人做事, 团结同志, 不畏艰险, 艰苦奋斗, 报效祖国的三观。
本书以修建峡山水库为历史背景展开创作, 故事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 描述陈二梁和陈爱国两代人的故事, 塑造了面对生活苦难不妥协的田小棣, 积极奋斗、奋勇争先的傅红英, 乐于助人、性情直率的陈爱国等人物形象, 展现了怀河两岸, 尤其是清水镇的发展变迁史。小说语言优美, 人物性格鲜明, 故事曲折动人。
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描写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和矛盾,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描写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1910年,古坊发生的一件怪事,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那是秋日的一个午后,古坊村来了一个疯子。有人说他不是疯子,是从高屋来的算命先生。有人说也不是算命先生,是看风水的地理先生。无论是算命先生还是地理先生,和疯子没什么不同。自古有句话,叫“算命先生半路亡,地理先生冇屋场”……
本书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点作家及重要作品。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凸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传统,在社会与文化语境中,按照时代一文化一文学的逻辑观照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二是把作者简介、作品导读、文学作品、思考练习、相关链接作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结合起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式。
本书为中山诗人陆文伟的第二部诗集,分为谛听盆景的遐想火焰一朵归途断想辽阔的断想五辑,精选诗人于20202022年间创作的150多首诗歌作品。这些诗作想象奇崛绚烂,语言冷峻明丽,情怀浩阔,哲思独特,于思想的芳香中深藏柔韧的灵魂。诗人人生阅历丰厚,诗心澄澈,真诚感怀生命,以敏感细腻的笔触抒发内心情感,体察世间万象,寻求生命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