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虽然情感朴素又恣意,喷薄出的却是强大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翻开《绘本中国:灶王爷》,你第1眼就看到灶王爷用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你。再翻页,连续五幅小图,还是那一双大眼睛,眼珠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看得你好仔细,彷佛要穿透你,把那纤细如尘的心底事一览无遗。 灶王爷为甚么要睁着两个大眼睛看着我们? 人因为贪婪、好强争胜、缺乏关爱、爱诿过于他人,于是妄念丛生。《绘本中国:灶王爷》里的一家子都曾有过一时妄念。「我」会因为贪嘴,想在灶上可口的饭菜,拣一块放进嘴里;相处几十年的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
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本书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
《芙蓉镇》是古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把自己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讲述了芙蓉镇上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饱受迫害,她与“右派分子”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了拨乱反正的时刻。小说寓历史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
本书分为旧影、沙漏、断章、日晷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新嫁娘;三月草;狂奔的花猫;黄梅季;人约黄昏后;玩水漂;河神庙;避世;井边书;井台;月河梦;黑白月河街;水上乐园;故乡之冬等。
本书收集了作者2021年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诗歌,分为故乡篇、景观篇、情感篇、绝句篇4个部分共计约150首诗词。第一部分故乡篇,以歌颂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我养我之第一故乡——湖南省平江县浓烈的思念、怀念之心。第二部分景观篇,展示的是作者对第三故乡——湖南省郴州市美丽自然景观的赞叹歌颂。第三部分情感篇,是作者对世界万事万物感情世界的自然流露。第四部分绝句篇,包含五言、七言绝句,是作者运用唐宋风格借景抒情、感怀言志,是古典诗词手法在今天生活中的延续。
本书是一部集历史、民俗、人文、思想于一体的散文集。四川风景优美,名胜甚多,自古就是旅游胜地,作者遍览巴蜀,一路漂泊、探访、思索,或寻访名士遗踪,或探险深山古洞,或登峰怀古追思,或走村流连乡野,书写了巴蜀气势磅礴、重峦叠嶂、水碧山青、充满神奇与壮观的沃土。都江堰、剑门关、峨眉山、三苏祠、兴文石海、碧峰峡……一一奔涌笔下,作者用虔诚、真挚的笔墨描绘了四川人杰地灵的画卷,让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人物、古寺,通过遗迹、传说、典故、野史等,鲜活生动地浮现。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潭门的男人勇敢, 潭门的女人美丽, 在作者的笔下, 读者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海岛风情。这些短篇小说塑造了众多平凡百姓的性格, 讲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故事, 描绘了潭门人吃苦耐劳、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书中有描写一边支撑家庭一边担忧远行出海丈夫的女人; 有风里去浪中来, 靠海生的潭门男人。作家尤其关注潭门的女性, 写她们的喜怒哀乐, 写她们的性情, 写她们的命运。小小说篇幅短小, 虽不能写她们的一生, 但通过一个个故事截取她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 带给读者深刻而具体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