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失落的卫星》后,刘子超硬核游记力作,跃入东西文明的交汇地带
从北到南,由冬入春 ,穿越流淌着血与蜜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
游荡在旧梦与新愁之间,徘徊在过去与未来,刘子超沿着现代历史开始的道路,穿越火线,经历那些浓烈的爱恨与自我挣扎。酷儿与诗人,难民和毒贩,凶手和受害者,信徒与商人,悉数登场。一本四处漫游的旅行文学,却讲了一个个寻找家园的故事。
在斯洛文尼亚,他闯入一场诗歌
本书着眼于日本鲁迅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的方向,辨析日本鲁迅学的历史起点和时空分布,指出日本鲁迅学时空重构对于清晰呈现百年日本鲁迅学的纵向贯通和横向多元、正确认识日本近代以来的两大学派对鲁迅学的影响及建构日本中国学史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意在阐述百年日本鲁迅学史实际上是百年日本精神史的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现了“原鲁迅”和“真鲁迅”之间的纠缠、搏斗和分离。本书共由绪论、四部、结语和附录组成,分为日本鲁迅学的发轫、日本鲁迅学的成熟、日本鲁迅学多元化和日本鲁迅学的式微。
《竹匠》是一本现实题材小说,旨在弘扬非遗传统竹编文化。小说以四川省宜宾市蜀南竹海为地图背景,以弘扬竹编文化传承为主线,情节紧凑,故事精彩。主要讲述了应庙大学生许悠然因为要做一篇非遗论文而结识了名不见经传的小竹匠杜方知,从而开启了一场宣扬竹编竹工艺文化传承的邂逅与交往盛宴。从镇上比赛一鸣惊人,到宁桥公司举办的千人大赛斩获佳绩、市区赛上名动西南,直到省级比赛的顺利晋级,以及国际展览上取得骄人成就,许悠然一路陪伴着菁语“铁三角”(杜方知、陈之问、郑安怡)的竹编技艺技能不断成长,从而解开了菁语
长篇小说《风雨青春》是作者继《鹅头山下》之后又一部精品力作,讲述一位虽然出身低微但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农村青年只身闯世界的故事。小说以温情的笔触描摹孤勇者的青春印记和心路历程。现实与理想,文学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城乡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这部小说如同一幅东北人的绘画长卷,全景式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黑土地上父老乡亲的生活状态。《风雨青春》是一部青春励志作品,是记录乡村振兴、城乡改革、青年奋斗的历史性画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祖峰脉初中毕业返乡,正赶上文学热和农村土地改
本书通过对比中唐、晚唐前期、唐末诗人“内敛”心态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程度差异,梳理了唐末四十七年(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主要诗人诗歌创作活动,旨在从诗人心态“内敛”这一角度入手来描述唐末诗歌创作中出现的种种新变及独特风貌,力求揭翥其对唐末诗歌整体风貌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初步探讨诗人内敛心态在唐宋诗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关键作用。引文部分首先对目前唐末诗人心态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作简要综述,其次在与学界流行的“四唐说”中晚唐诗歌的对比中,界定“唐末诗歌”的时间
内容简介: 出身不幸的左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嫁给了尚飞集团的经理陈南鹤,不料陈南鹤也怀着隐秘的目的与她步入婚姻。结婚仅一年时间,左颖便意外发现了陈南鹤谎言。当谎言被戳破,真相大白时,两人相互怒斥。在此,双方身世的秘密也逐一揭晓。
《涉度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的续篇,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十余位作家),在微观的文本细读和宏观的语境分析之间寻求平衡,突出这一时期世界语境内的中国经验和女性生命经验的独特表达,呈现了女性写作的“花木兰式境遇”——化妆为超越性别的“人”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以及多位女作家寻求超越
本书是一部特殊年代的私人生活史。作者生于1958年,全书以散文的笔调,从不同侧面回忆了自己人生的前二十年,讲述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生活,各种农活的劳作方式,家乡的特色吃食,父母的辛苦撑持,乡人的喜怒哀乐,自己青年时代的苦闷、向往直至考上大学改变人生的经历。全书以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现了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
尔康、永琪、紫薇、小燕子、蒙丹、柳青、柳红,为香妃娘娘设计了逃亡的大计划。众人勇劫法场,躲避追兵,一路逃亡。没想到,这只是更大劫难的开始。与此同时,同行的侠客萧剑身上,似乎藏着许多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