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音乐随笔。作者马慧元既是资深乐迷,又具备相当的科学素养,她的写作提示了超越于音乐与科学两个专业领域的另一种存在既有乐迷的欣赏和投入,也兼具研究者的长情投入和敏锐。
巴赫、海顿这样的音乐大师,都曾像科学家一样,试图探寻音调、音色背后的科学密码;牛顿、开普勒、傅立叶这些科学世界的巨人,也曾在音乐世界蹒跚学步,试图在美妙旋律中,找到通往真理殿堂的钥匙……马慧元笔下,很难分出谁是音乐家谁是科学家,而音乐和科学的社会身份一旦被忽略,呈现的是人类对声音旋律
五十多年前,中国玉米亩产量仅一二百公斤,国外玉米亩产量却高达一千多公斤。李登海立志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白天干农活儿,晚上挑灯夜读,一年学完别人几年才能完成的课程。一亩地、一头牛、九个人,他带领团队去海南建试验田。没有房子搭草棚, 没有梯田填土方。白天忍受高温, 站十多个小时为玉米授粉;晚上套着麻袋巡逻,困了就睡在玉米地里。他自筹经费育新种,改株型,率先证明紧凑型杂交玉米的高
小时候,竺可桢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仰望天空。他好奇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云会在天上跑。妈妈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就叫他多读书,长大揭开天的奥秘。 竺可桢出生在清朝末年,从小目睹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立志科学救国。他在床头上贴醒来即起,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背书。他通过严格的筛选,取得公费到美国读书的资格,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气象学家。 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国开创气象事业。没有气象人才,他就创办气象专业培养人才;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编写;没
本书由乡愁如烟、追思如潮、岁月如歌、生命如花、浮生如梦五个篇目内容组成。全书收录160余篇精短小品,描摹事态人情。主要内容包括:《家的概念》《祖居印象》《小村记》《梅香泉记》《腊梅看我亦如是》《林泉隐者》等。
本书以小会计韦幼美及其同事兼闺蜜的邓桃笑、全职太太朱翠姗三位女性遭遇中年婚姻危机为主线,描写了她们在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人生的痛苦抉择,或果断告别过去,或相互理解、扶持共渡难关,或历经生死离别继续向前,最终迎来生活的新转机,而她们也变得更加从容自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最是阅读能致远;给幸福扫码;山青花自开;论原壤“失位”;人性是养出来的;厚培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脊梁;印象——浮光掠影韩国交通大学;永必重求真 今应更务善等——高职院校也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
本书为2019-2022《中国女性文学年选》的延续,是由著名评论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张莉主持编选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选。产品包装上,本书定位更加市场化,更切近女性读者。图书内容上,本书仍以爱、秘密、远方为辑,收录2023年度二十位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写作者的作品,既代表了对当下文学现场的一种凝视,也代表了对女性文学未来的长远期待。
本书为《2022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的延续,是由著名评论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张莉主持编选,在原来的小说选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一本非虚构的选本。在以更广阔的视野,清晰判断出女性文学成长的整体脉络,也是一种对当下中国女性生存样态的直观记录。以“此在”“记忆深处”“远游”为辑,涵盖内容多元,从亲情救赎到爱情热望,从孤身奋斗到灵魂相碰,从青春迷惘到耄耋回忆,从远游际遇到打开自己,是一部诚实的女性生活图鉴。
本书是杨明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以半自传体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农村落榜少年在上海学艺打工追逐梦想的“ 黄金十年”,其间他遭遇的挫折和失落,各种世俗人情以及似乎触手可及却总擦肩而过的爱情,让人读来新鲜而亲切,引发无限感慨和共情。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用自己的心将生活层层过滤,才能得到生命的精华和真谛。 关于亲情,宗璞说:“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关于爱情,宗璞说:“生活最丰满处是因为他有了我,我有了他。世上有这样的拥有,永远不能成为过去。” 关于悲喜,宗璞说:“哪怕得到的是难题,是痛苦,我却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自己,而觉得更充实更温暖。 ” 关于未来,宗璞说:“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无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 《一生自渡》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写给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