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界》是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大型艺术理论学术集刊,每年出版2期,每期约25万字,分别于每年6月、12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该著以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及艺术学其他一级学科,力求站在学术前沿,集中反映观点新颖、资料性强、较为深入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内容涉及艺术前沿课题、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相关最新成果。《艺术学界》拟团结海内外学人,努力塑造富有原创性、前沿性、深入性的学术性格。
本书主要研究创意图形的思维基础形态、创意图形的表现技巧与风格及其应用, 具体包含图形创意、字体创意、广告创意等。书中系统阐述了创意思维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战中的创意表述, 综合呈现了其近年来在视觉艺术上的感知、探索与实践的成果。艺术思维与创意表述是体现教师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系列活动之一。本书不仅侧面体现了艺术学院教师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追求卓越的师者典范, 也营造了在艺术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传递艺术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是顺应新时代美育发展要求的有力践行。
本书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理论建设对理论和方法的诉求, 首先, 分析艺术人类学在起源、发展以及中国艺术人类学本土化理论建构的过程中,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 探讨艺术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及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和实践模式。 其次, 从艺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出发,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类项目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民俗艺术, 分析艺术人类学者对这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案例, 以及艺术人类学方法在这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运用。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美的一般理论,二是戏剧理论,三是有关绘画艺术的理论。论文批驳了关于美的种种形式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并就美的一般概念提出了美在关系的观点,把唯物主义认识论应用到美学领域,从而建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本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艺术设计的多元化;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表现;美术视域下的艺术展示设计;美术视域下的环境艺术;美术视域下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美术视域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等。
本书从起源的、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西洋绘画是如何被命名的,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绘画实践的发展如何回应现代艺术领域的境况, 以及画作的名称如何型塑了从勃鲁盖尔和伦勃朗到当下这段时期人们对艺术品的接受。作者以17和18世纪艺术资助的衰落和艺术市场的兴起开篇, 作者注意到这一时期还伴随着画作传播速度的增长, 以及公众观看的民主化, 这促使了通过“速记”来识别作品这一需求的产生。
本书聚焦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中的纯抽象审美现象,从美学内因、神秘主义观念和造型形式等多个层面对纯抽象艺术发生的动机和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发掘被西方中心主义艺术史叙事边缘化的欧洲抽象艺术先驱,并对纯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抽象理念的萌生缘由、创作实践的美学策略及其理论写作的核心观点展开详尽分析,全方位梳理和总结纯抽象艺术的形而上学维度和超然的乌托邦思想。
只有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父母才可以做孩子的艺术启蒙老师吗?普通的父母没有受过艺术教育就不能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以及怎样做才合适?这正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本教家长对孩子的艺术启蒙进行引导的指南,阅读本书,家长可以学会如何在家带孩子上艺术课,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 本书适合想要更好地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家长阅读。
本书的画风比较治愈, 每一张图都有配色参考, 对新手十分友好! 一书多用的软萌涂色书来啦! 既可以学画治愈系插画线稿, 还能涂色解压, 每一张线稿都是一幅治愈系插画, 涂完一本书就可以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插画集。这是不会被闲置的涂色书, 忍不住就涂完一整本! 随手轻松就可以涂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插画作品集! 每一张大案例都是一幅治愈系插画, 涂完一本书就拥有一本像绘本一样的作品集。没有复杂细节, 不代表简单! 每一张图都有明确的主题, 元素丰富构图设计感强。
本书是作者杉本萌创作的漫画作品, 是《工作细胞》的续作, 本作故事发生在骨髓中, 讲述了巨噬细胞催促迟迟不肯脱核的晚幼红细胞赶紧“毕业”, 去血管中工作的故事。本作由清水茜负责监修, 于2017年9月号起在《月刊少年天狼星》上开始连载, 目前为5卷完结状态。晚幼红细胞要经过“脱核”的程序, 才会正式成为红细胞。然而, 在这个身体 (世界) 里却有一群晚幼红细胞不愿意脱核成为红细胞! 有认真工作的人, 就有不认真工作的人。我们体内的细胞也是一样的。来看看不工作的细胞们的日常是怎样度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