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理波是诗人海子的好友,本书为作者回忆与海子同在学校任教时的生活,披露海子很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纪念曾经的青春岁月、热烈友谊、为文学燃烧的岁月。作者查阅了相关文字材料,并找出了当年的实物、照片,更重要的是仔细查阅了他写了十一年(1977-1988)的日记,并跟与他和海子都熟识的老友多次交谈,了解并唤起了更多记忆中的细节,进而对既有文字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人物、事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勘误。谨以此书纪念逝去的好友、人们喜爱的诗人海子。
本书分为三大模块,前50页阐述了癌症对身体的影响以及饮食对人们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效用,第二和第三部分包括食谱,为读者提出实际的饮食规划建议,包括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等不同阶段的身体症状,例如病人体重、食欲、味觉、吞咽能力和消化系统等的变化,以及相应的饮食营养需求。 本书作者之一的克莱尔·肖(Clare Shaw)医师在2004年起担任皇家马斯登医院的首·席营养师顾问,并持续工作至今,在本书中,她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医学专业,详细介绍了癌症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如食欲不振、恶心
每个小城都有几个“家喻户晓”的美人。八十年代后期,“我”故乡有三个出名的美人: 何丽、丽娜、红霞。她们生而美丽,却并未因此获得命运的偏爱;她们给小城带来了美的启蒙与青春怀想,也招致人们的好奇窥探、流言蜚语。三十年岁月年华,美人们在时代巨变和命运倾轧中,看起来柔弱无力随波逐流,却坚持生活并极力寻求自己的幸福,落定为地方的另一种历史。 《美人》是作家张惠雯旅居海外十余年的故土回望之作,以中国北方小城美人的传奇人生、系列故事,折射自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以来的历史巨变,追溯一代中国女性的独特成长历程及
作为全国Top 1的华仁医院神经外科,自建科起从未有女医生入职。极难且累,堪称医学人眼里的女性禁区。 但,苏归晓早已认定,就算这里是一片荒漠,她也要扎下根来! 从众人眼中的“陪跑者”到全院有名的“铁娘子”,苏归晓没想到,她拿到的依旧是“祭天剧本”——被导师发配去做高难度的AI影像判读课题。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炮灰,是导师野心的牺牲品。 偏偏项目的主导人是叶和安,她年少时的同桌。 他拿到了华仁医大唯一的录取名额,却弃医从商,苏归晓对此耿耿于怀。她不喜欢“纸上谈兵”的科研,希望随时都能站上手术台
本论集以挖掘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知识为宗旨,研究内容包括早期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早期诗歌作者的真伪问题、六朝文人对前代诗歌艺术的借鉴传承、北朝乐府歌诗的创作与表演、唐代名人散文编集与版本流传、明清时期诗歌与戏曲的发展流变等。论集中的文章立足于当下的研究成果,注重在对基本文献进行整理与考据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也注重对前人研究成果重新进行思考与总结,兼重学术性与可读性。本论集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学艺术、典籍文献、文化名人、哲人思想及相关领域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为相关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欧阳修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8FZW008。 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极具艺术情趣,同时不乏世俗气息和学者风范,与其文学创作互相交织融会,是北宋士大夫生活的典型缩影。但因研究惯性的忽视,其日常生活的探讨考察相较其政治生活、学术研究等方面一直颇为欠缺。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以欧阳修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挖掘欧阳修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二者相依共生的关系,梳理归纳出欧阳修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自我命名、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物
本书论证的内在层次包括神秘文化背景、神秘文化的美学价值分析、神秘文化在艺术中的表现、神秘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等几个层面。书稿纵向勾勒了先秦两汉时期神秘诗学的嬗变历程,指出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从史前时期开始,到商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到周代开始被质疑,到战国和秦朝时期遭到重创,形成了神秘文化发展的第一个低谷。西汉时期,为了统治的需要重构儒家文化的神秘依据。到东汉谶纬神学阶段,神秘文化发展到又一个高峰,但也出现了明显的“构建”痕迹和禁锢思想的作用。之后张衡、王充、王符等人对神秘文化展开
本书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柳青研究的前沿收获。收录了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老、中、青三代学者围绕柳青作品的文学史地位、思想意义、政治意涵等展开的崭新讨论。很多论文对《创业史》《种谷记》《铜墙铁壁》等柳青代表作采取历史、文学、社会、思想的交叉视角展开了细致、深入的解读,重新阐发其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作为最富盛名的人民文学作家,柳青创造性地摸索属于自己的深入生活的方法,打磨出有着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柳青道路”的追踪、剖析有助于我们体认从“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换过程中,作家主体的成长
本书为李仲贤的长篇小说,以汉族马帮小伙田轩与藏族姑娘勇嘎的感情为线索,以雪域高 背景,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藏汉民族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抵抗外来入侵 景。全书构思严谨,行文流畅,透过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强化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 实体,是有众多的民族在千百年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本书以跌宕的情 活中所结成的休憩与共的深厚情感,是自古以来就形成传统而最终深蕴于中华
本书是田恩铭教授的散文诗集,记录了一位大学教师的生活史和成长史。诗集依创作内容分为“古典新题”“梦与现实”“日常故事”“黄昏之后”四辑。“古典新题”是作者阅读古代经典,并融入现代生活体验而创作的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书写;“梦与现实”则带有随想录性质,呈现出多种主题,作者将各主题与其个人的人生体验相结合而创作的作品;“日常故事”则以作者自己经历的人和事为主,诗性话语中呈现的是直面人生的沉思;“黄昏之后”则将刹那的思想记录下来,带有文化追忆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