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视听语言体系、视听语言基础、视听语言法则、视觉语言构成、听觉语言构成五章,具体内容包括:“语言”与“符号”、物质基础、基本语言要素、镜头、说白等。
本书是通识学院系列图书之一, 通识学院系列包括工程、电影、商业、烹饪、时装、心理、产品设计、广告、城市设计9个领域, 由各个领域的专家、资深从业者撰写, 他们基于自身深厚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从业经验, 将各自领域的知识, 凝练成101个最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常识, 每个常识以一页图表+一页文字呈现, 图文并茂, 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富有启发性。
本书以声乐教学研究为基底,以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为导向,对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的问题展开论述。书中对声乐艺术进行了概述,介绍声乐艺术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特征和功能,引导读者对声乐艺术有个基本了解。详细论述了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点,说明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内容和原则,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呼吸、发声、共呜技法,并根据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的差别和共性,介绍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重点论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声乐教学的未来发展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全书分为5个部分,形式与表现方法,形式语言表现的媒材,形式语言要素,形式语言表达手段的探索,以及综合创作表现研究,涉及形式语言转换训练的主要内容,重在对常规具象图形进行绘画语言转换的探索。
《艺术采风教程》阐释了艺术采风的概念、功能、表现手法,并详细分析了艺术采风对象。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精神,以浙江松阳和安徽宏村、西递、屏山等采风对象为例,阐述如何在不同人文风情下进行艺术采风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挖掘艺术采风与不同艺术类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并以艺术采风作品装裱和展示作为总结。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等相关从业者的参考用书。
全书以水西庄查氏第二代查礼为研究重心,他亦商亦官,还拥有诗人、画家、收藏家和艺术赞助人的多重身份。作者将其与天津盐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放到清代前期天津城市由地方军事中心向地方行政中心转型的过程中去观察,揭示出“南人北上”与“南画北渡”两条艺术脉络在天津交汇后,一个由盐商主导的艺术现象生成、演进的过程
学制作为教育变革的对象首当其冲。象征新学的学制系统为教育近代化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的近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也由此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学制也是在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变量的建设过程,作为《从器物到精神: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制度转型》研究高等美术教育的原点,围绕学制的建立、更迭、废止、重塑、优化等问题展开,着重探讨其发生、发展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引导和影响。 《从器物到精神: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制度转型》中选择考察的高等美术教育指涉三大场域,其一,晚清尚未有学制建立时的实业学堂教育
《中国美术小史》一书是作者滕固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讲席时,基于教学研究和札记组织写成的一本书。此书虽小,却熔铸画史大千。全书文字精练,却又意味深长。书中主要分为生长时代、混交时代、昌盛时代、沉滞时代四个部分,讲述中国美术演变历史、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连带关系等,详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中国美术史学科开创性的著作,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著作。全文言简意赅,涉猎广泛。读起来赏心悦目,酣畅淋漓。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基本原理与实践》将素描基本原理与素描实践结合在一起编写,主要内容包括素描发展概述、素描元素的研究与实践静物写生、感受节奏与规律布纹写生、人物绘画造型基础人体解剖应用、人体造型规律与审美表达人体写生、素描人物绘画实践着衣人物写生。《素描基本原理与实践》在注重传统素描基础训练的同时,突出对基础性内涵的再认知,明确将客观感受同绘画的主观表现结合起来,以便熟练运用绘画技巧,在准确地把握对象形态的前提下发挥创造力,从而塑造出艺术形象。《素描基本原理与实践》
本书的编写思路以版画社会功能的转变、制作者身份的嬗变、技术的拓展以及其概念不断延展的过程为路径,论述版画在历史的流变当中如何从复制与传播工具转变为作用于艺术创作的媒介。探讨以传播工具而诞生的版画,在印刷科技的革新与艺术思潮的不断涌现中非但没有消亡,反而造就它新的技术方式及理解其概念全新途径的原因。并通过剖析版画这一图像制作方式的特殊性,分析拥有间接制作过程的版画,其“间接性”如何造就了制作者与创作质料之间博弈与融合的争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