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研究对象,首次就民生的内涵进行追问,并对民生发展的历史基础及民生事业的发展成就等进行总结,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基本理论,进而揭示民生的结构与功能、民生的指标与测量,由此创新性地划分出托底型民生、基本型民生、改善型民生以及富裕型民生等类型,形成系统全面的民生保障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框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政策支撑与制度保障以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路径,进而逻辑提出了建设民生国家这一目标。无论是民生内涵、四种民生类型以及民生国家等,均为
本书作者试图从营销学视角探究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能够为推进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全人类共有的、更美好的世界做些什么。通过名人和知名企业的案例,描述这些改革者的行动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并提出如何制定“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战略。作者指出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想解决社区问题的公众、希望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的企业、旨在改善服务和创新的政府机构、致力于满足公众需求的非营利组织。这些读者将通过本书认识到哪些行动和建议将大大提高所有人的幸福感和福祉。在书中,作者从共同利益的视角指出GDP这一概念的局限性,还提出
本书为各类组织及个体如何应对剧变时代与顽劣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及工具。基于所提出的环境系统问题分析矩阵,帮助读者判别其处境的本质特征,并理解为何共创(Co-creation)是越来越重要的应对范式。作者结合理论演绎与多年来的亲身实践,对共创的范式与概念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本书读者对象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中的各层级管理人员与行动者,以期帮助其更好地借助共创的力量,激发跨界互动与协同创新,促进创新的螺旋升级曲线。
我国政府信息化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异地办理身份证、医保服务、养老金发放等一批公众特别关心的业务逐步实现了电子化。特别是“互联网 ”提出以来,“互联网 政务服务”迅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围绕政务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展开了全面的建设。本报告以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省、市级政务网站、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政务APP四个服务渠道为切入点,对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途径、省级政务服务区间属性、政务服务地域属性等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报告了中国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水平,并总结得到电子政务服
本书立足唯物史观,阐述马克思主义时空理论视域下的老龄社会及其健康型制,为新时代推进老龄健康公平提供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引。“资源论”“危机论”“公正论”“优先论”分析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老龄健康公平制度建构,“发展论”“协同论”探索银发浪潮背景下全球健康治理的具体路径及价值旨归,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具体可行的社会伦理实践方案。
创新的女性主义视野是一个在欧美推行已久的研究议题,欧盟“地平线 2020”计划以及 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 各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先后开展相关研究。 女性科学家发展、性别主流化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科技发展中的女性人力资源发展、 研究结果的性别偏倚、创新成果的两性普适性。自2017年“创新的女性主义视野”及其相关的创新研究范式“性别化创新”引入中国以来,诸多相关领域的论文在持续探讨该议题。然而,国内一直缺乏系统性的著作来阐释与该议题相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研究问题。本书将系统地阐释性别中的性别
《社会治理与传播研究》由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主办,专注于探讨社会治理传播现象与规律,研究社会治理中的传播现象与问题,提炼与传播社会治理经验与理念,刊发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为社会治理传播的学者与从业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引导有兴趣的学者向这个领域汇聚,从而打破“社会治理”与“传播”相割裂的局面,形成“社会治理传播”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交叉方向。本辑为第1辑,围绕乡村文化的多元建构、环保组织在环境治理议程中的互动、网络公共空间介入乡村公共性
城市要实现“善治”,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邻避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不可或缺。从“邻避”到“邻利”,从“不要建在我家后院”到“请到我家后院来”,化解邻避风险,理顺治理逻辑,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本书从构建的“中国城市邻避案例库”出发,在对300起邻避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政府处置邻避风险的经验教训,聚焦邻避风险从生成、演化到防范、处置的全过程,提出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邻避风险治理体系,实现多元主体之间顺畅的风险沟通和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市邻避风险的顺利
在历史和词源的复线叙事下,消费和审美本根同生,但在后来的社会历史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裂变,消费的功利性、实用性和身体性与审美的非功利性、精神性和超越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在消费社会和审美泛化的双重语境下,二者之间重新相互趋近融通,消费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消费化成为一种典型的“后回归”现象。本书在系统考察消费与审美之间历时性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二者共时性的当代关系,并提出一种消费美学的理念作为文化批评的新范式。该范式广泛适用于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批判分析,本书择取商业文化和传媒文
本书是蓝迪国际智库每年度工作报告,该报告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和第十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共同担任主编。该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了蓝迪国际智库2022年度在智库、国际、城市、企业、媒体五大网络中形成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成果。该报告整编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领域的实践,将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和广大企业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