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散文《娘》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史诗。《娘》真切地描述了湘西大山深处一位中国母亲的一生,以儿子的视角,全景记录了母亲牺牲自己的名誉、饱受苦难,以血泪和生命抚养儿女、保护儿女,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儿女、培养儿女的经历与恩典。作者以深情的口吻、回忆的笔触,讲述了自己幼年被父亲抛弃,跟母亲相依为命,直至母亲过世,母亲为儿女付出所有精力、熬尽所有血泪的苦难岁月。母亲以铁人般的意志艰苦劳作,只身一人抚养起整个家庭。母亲曾经濒临瘫痪、儿子高考落榜三次复读、小女儿所嫁非人,母亲历经重重磨难,但却以中国妇女
本书论述鲁迅的乡土“启蒙论”,周作人“审美诗化”的乡土理念,茅盾、梁山丁、关永吉等不同作家眼中的“乡土理论”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乡土小说创作的影响;立足“写作资源论”、“作家论”、“主题论”、“人物形象论”、“审美风格论”等方面,探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期的乡土小说概貌;整体上论述二十世纪乡土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三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在整个二十世纪乡土小说创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有承续与变奏,又有突破与发展,使乡土画卷变得异彩纷呈。
贫困农村辍学在家的路小凡入赘高门,本来以为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哪里晓得是需要他来遮掩贝家千金未婚先孕的丑闻。
妻子虽然不如意,好在他有一个体面的大舅子。出身良好,有财有貌的贝律清成了逆来顺受的路小凡生活中的一盏指明灯,让他平凡的生活初绽光彩。
可后来他发现,繁华的霓虹背后,贝家没有一草一木属于自己,他必须要从这座高门里跳出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作品结集。编辑部从2023年发表的文章中精选47篇,按内容编为六辑,记录阅读心得,追忆人物往事,寻找艺文活动中的点滴趣味,珍惜日常生活里的吉光片羽。作者多为华语散文界的名家高手,也有九零后的文坛新秀,作品见报后的社会反响也极佳。笔会是中国报纸的老牌副刊,文汇报的第一品牌,此番优中选优,将散诸报端的美文结集出版,既满足了读者收藏、欣赏的需要,对青年学生的语文学习、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本书是一部将我国辞赋纳入到东亚汉文化圈中予以关照,着力探讨其域外流衍的专著。是书以中日文学关系极为紧密的唐代与平安王朝为研究时段,以唐赋中最具代表性的律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全书含绪论在内共七章,从传播考论、影响考论、域外返观三个层面展开,既梳理出了唐代律赋在日本传播的事实,也抉发出了日本对律赋的受容及变异。全书以文献学为基础并活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传播与影响两大主题展开论证,前后勾连、互为经纬;依据唐代律赋与日本平安朝汉诗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将二者熔铸为一体来
身处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我们正面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人文学科新挑战。与此同时,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为文、理、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交叉学科融合提供了契机与支持。科幻小说以预见性与创造性为我们认识、理解并应对近未来技术世界提供了多层面、多元化路径。因此,基于这种新语境,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中深入认识科幻小说的认知模式与社会建构将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本论文集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新世纪科幻文学研究。它们分别为:一、科幻小说的身体研究;二、科幻小说的情感和空间研究;三、中国科幻小说研究;四
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的发生土壤及发展环境不同,彼此之间存在很多的共通性与联系性。本著作导入“东亚认识论”,围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东亚儿童文学展开讨论,以求更好地廓清东亚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之间的异同,明确东亚儿童文学身上所具有的“主体性”特质。基于时代背景及所处的“儿童文学场”等基盘的不同,东亚儿童文学更呈现出与“文学运动”相关联的特征。另外,考察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东亚儿童文学,也为回答“儿童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提供了思路。儿童文学要担负的重任
本书精选了澎湃新闻过去十年的近三十篇人物特写,共分为六个章节,与传统的新闻关注不同,书中的主角并非舞台中央的人,也不是巨浪里的弄潮儿,他们是大时代里的普通人,被裹挟着跌跌撞撞,但亦有自己站立的姿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与韧性,他们奔忙着、奋斗着,书写了凡人的传奇。澎湃新闻抓住值得关注的人和事,为时代存档,这些文字不仅是一个个人物,更代表了那些不屈的精神。2024年7月正值澎湃新闻十周年,以本书献给千万普通人,致敬平凡而苍莽的生命。
至2023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已历77年,本书编者延续一年一度的传统,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在“夜光杯”微信公众号等各渠道广受欢迎的佳作中,精选出77篇文章,集结成本书。从“晨读”“夜读”,到“封面人物”“文艺评论”;从聚焦当下的纪实,到回眸往事的记忆,再到记录历史的珍档……“夜光杯”的内容包罗万象。这些文章延续了上一册的编排体例,分为“看人集”“谈艺录”“叙往事”“恋上海”“念故人”“观世象”和“过日子”七辑,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