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11-12世纪拜占庭经济和社会文字史料,分为七类进行整理,即历史作品、档案资料、修道院文献、圣徒传记、书信、演讲辞、以及文学作品,分别介绍了作者、手抄本、出版和现代语言译本情况、内容大意或者提要或者全文翻译、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史料价值等。
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今夜有暴风雪》《北方的森林》等4篇中篇小说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西郊一条街》等7篇短篇小说。作品的主人公有艰苦开荒的知识青年、贫困地区的孩子、平和睿智的老教师、追求各异的大学生……作家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努力与坚守,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家国和时代的变迁,但不变的是人们心中闪耀的人性之光。
本书稿系一部倾情献礼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军旅情感题材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时间跨度从改革开放之初至新时代的当下,以退役军人任大友、军区大院子弟吴桐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各自的创业、爱情故事,着力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所呈现的风发意气和昂扬自信,礼赞投身于改革发展和新时代建设的参与者的爱情永远是年轻。书稿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手法承续了石钟山一以贯之的激情和细腻,抒发了在宏大叙事中对人性、人生永恒正道的思考与追求。
全书的文章划分为:往日岁月与怀旧乡愁科普文学与科海游踪艺术刍议与情操陶冶和幸福分享与社情民意四个专题。在往日岁月与怀旧乡愁专题中收入了纪念已故的领导人和同学的文章;对故乡上海北外滩和中学母校澄衷中学的历史建筑两者关系的探讨;回忆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第二故乡哈尔滨和哈尔滨铁路局的往事;对母校同济大学毕业前后校园文化的回顾和再认识;以及当年担任人大代表时所提的建议现在实现了以后愉快的心情的描述。在科普文学与科海游踪专题中,把作者参与的科普、科技以及与文学相关的活动和文章都归纳到了一起。大多是作者
1911年,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在这里,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二十年多后,咀嚼过生活的艰辛,吞咽过爱情的苦涩,她的眼睛依旧像孩子般纯真,写下了在童年的光晕中看到的一切。这就是《呼兰河传》。有亲情的慈暖,也有人世的种种磨难。她是那片土地上卑微生命的见证者,也是一草一木的热爱者。萧红完成这部作品后,离她离世只有一年多时间。
《呼兰河传》自问世以来,历经近百年时间的淘洗,成为越发耀眼、纯粹的珍珠。小时候,我们在语文书上学过其中的《火烧云》,被萧红笔下美丽瑰奇、瞬息万变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徐公持研究员撰写的《魏晋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的一种,是徐先生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断代文学史精品。全书分三国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三编,每编都用数十章篇幅详细全面地勾勒该时期主要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书稿内容全面,材料丰富翔实,分析细腻深入,评价客观公允,称得上是深描魏晋文学发展历史的上乘之作。出版以来广获好评。此次再版,修改了初版的部分文字错误和表达不妥之处,书稿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史。
南北朝文学史是中国古代文学通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共分为27章,对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材料丰富翔实,叙述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本书两位作者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均是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著述丰厚,蜚声海内外。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最新的从多个角度评说《红楼梦》的学术随笔集。书中围绕几个一些《红楼梦》相关争议话题和主题进行解读,如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又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每个主题以数篇文章进行解读。并对一些《红楼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如人物结局走向、续书问题等,提出合理的推测与猜想。本书作者为《红楼梦》研究著名专家,以大家手笔撰写小品文章,相对于高头讲章或繁琐考证,
《唐宋词声律史》我国的韵文学发展至唐宋词,其声律形态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既有稳定的模式,又有复杂的变化,远非前代诗歌可比。实在是绚丽多姿,蔚为大观。
本书努力打通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的研究,从乐体文体及二者结合的角度进行论述,立体考察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的发生发展历史。在乐体方面,主要从清商乐、法曲、胡部燕乐、宋代宫廷鼓吹乐、大晟乐等与唐宋词乐间的联系及影响作历时性的论述,侧重音乐文献史料的挖掘梳理;在词乐配合方面,主要以日存舞谱《掌中要录》为例,从曲调、舞曲结构、句拍等方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