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幻影》是作家鄞珊以非虚构形式书写心理领域的散文集,开心理非虚构系列创作之先河。该文集是一部时间之书,也是一部灵魂之书,既描摹万物中的一角,更在于挖掘灵魂、探究心灵的深井。全书字里行间既描摹人物铺展物象,更在于雕琢内心,把灵魂在这个世界的探寻、面对俗世的对撞和摇摆,对善良和正气的坚守,一一剖析在阳光底下。以非虚构形式的文本,更容易抵达“人”的内心。每一个人的灵魂和心理历程,都是一个广阔世界,该书以心理篇章的探索为主打,披荆斩棘,每一篇章既是记忆的梦幻,也是当下的幻影。
《黄河西流去》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半个世纪前党和政府提出修建渭北“抽黄”工程,东雷人民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领全家老少齐上阵的“抽黄”场景切入,追溯了“东雷抽黄工程”引水上塬后对渭北农村带来的宏阔前景,聚焦“抽黄人”的黄河情结及“抽黄”情结,以历史影像般地还原场景,直击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澎湃奔腾的生命历程。全书以“水利与农业,一脉相传,生生不息”为创作宗旨,描摹了黄河“西流而去飞上渭北旱塬”的壮观场景,歌颂了“抽黄”工程四十多年的灌溉滋润让渭北生态环境重回三千多年前的伟大成就。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为背景,以类似《百年孤独》的笔法慢慢展开叙事,记述了皖北农村苏、杨两个家族之间盘根错节的事件和关系,扑朔迷离的阴谋与真相,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直写到苏、杨两家晚辈在农村艰难成长之后,走出农村,融入充满诱惑的都市,又经历了一系列情感挣扎、职场考验和世事变幻,而迎来或圆满或归零的结局。小说用一系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寓言式篇章,织就了一幅细腻描摹人性、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的动人画卷。
本书是创业实践日记,本书作者饱经商业风霜,他将自己的创业经历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以这种方式排遣创业路上的孤独。这一篇一篇的笔记中,记录着他创业路上的重重困难,以及随着创业深入而产生的思考,这些真挚的文字,曾引发过无数创业者的共鸣——原来大家都在受着一样的煎熬。
因工作和创作需要,作家陈武在北京滞留十多年。北京生活对其影响巨大。他生活和活动的区域主要在北京的东部,包括燕郊(北三县那一片)。《一路跟随》所收的中短篇小说,反映的是城市知识阶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努力和困惑,以及他们的情感遭际和奋斗经历。作者敏锐地观察着芸芸众生,以生动的笔致书写他们的生存状态,在北京生活的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表现了这些普通人在追求梦想时“执着、相伴、追求、守望”的心灵之光。这些小说语言细腻,描写准确,和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地把握当下的心理情状,也符合当下读
本书是针对广大诗词爱好者和初学者对诗词学习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诗词格律讲解读本。无论在格律诗格律、唐宋词格律的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充分把握了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原则。把相关内容用格式或公式,以及符号标注的办法展现给读者。本书与其他格律知识书籍截然不同的特点是读者更容易接受,更方便记忆。为了使知识性与工具性相结合,本书在讲解格律知识的同时,分别附录了《诗韵精选》《词林今韵(十七部)》《词谱精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内容。这些都是作者对以往的诗词典籍加以改造而
近年来,随着国学的振兴,中国古典诗词爱好者越来越多。对于古典诗词,韵、平仄、句型、格式、词谱等都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无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地查一查诗韵、词韵,查一查某一词牌的词谱。对初学者来说,还要查一查格律诗的格式。为方便查阅这些知识点,把诗韵、词韵、格律诗的句型与格式以及常用词谱编纂到一起,形成了这部《诗词韵、格、谱集成》,避免在需要的时候东找西找,甚至查找时又觉得很麻烦。有了这本书,不管是要查找诗韵的某一个韵字,还是要查找词韵中的某一个韵字;不
《梦萦桃花源》是一部小说,通过讲述20世纪90年代苏州菜农沈阿福一家的遭遇,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无论是抗日救国的杨亦雄,还是醉生梦死的杨亦麒,都是那个宏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正是这些普通人,组成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桃花源”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本书反映了有觉悟的青年寻求出路的思想,而另一些人由于理想不同,所走的道路不同,结局自然也不同。该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饱满鲜明,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感染力,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本书所收的十多篇短篇小说,精准地直击了各市民阶层在当下现实中的生活情状和情感波折,所以,尽管生活有抱怨、有挫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各种的不堪和不可理喻,但终究还是要洗去尘埃、抖擞精神、重新上路,哪怕是带着一身的荆棘和心灵的伤痕。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诗词作品的小集,作者在研究诗词理论的同时,也常有创作。全书分为人生也如仄仄平、星空集、七滋八味、放怀歌一曲、曲成初按等五篇。小集里诗词按时间顺序编排,里面既有古体诗词,也有现代诗词作品。诗词观点正面,用律、用典工整适当,语言运用准确。反映作者一生经历的酸甜苦辣,起起浮浮,人生百味;也有对美景、节日、自然现象的抒怀。诗词寓意哲理,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也有对丑陋现象的抨击。由于作者在诗词方面造诣颇深,所以其作品对广大诗词爱好者学习诗词写作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