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群体当此巨变之时,思想观念和历史命运都出现明显的转型,这一点在近代女性文学尤其女性诗词创作和女性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就女性诗词创作而论,本书立足于才女吴藻、沈鹊应、单士厘、南社徐氏姐妹、秋瑾、吕碧城等近代女作家的作品,找到她们前后期创作的分界点,以此为基点,比较她们前后期创作内容与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她们女性观念的转型轨迹。就女性小说创作而论,主题类型丰富,包括女学、婚恋等方面。就女学而论,近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同于研读《女训》《女诫》等规约女
本著试图建构关于百年中国文学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了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并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最后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怀旧书写的文学史地位。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作者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论批评的理性梳理,包括儿童文学本体论、主题论、文体论、地域论、出版传播论等几个部分,本体论主要从儿童文学本质、思想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阐释;主题论则主要从儿童小说入手透析儿童文学的主题特征;文体论则从小说、诗歌、童话、影视等儿童文学文体入手探寻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地域论则主要关注辽宁及东北地区儿童文学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版传播论则主要以出版传播理论透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全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试图勾勒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动向。
本书按时代顺序,分别为陆贻典《觌庵书跋》,何焯《义门书跋》,何煌《小山书跋》,卢文弨《抱经堂集外书跋》,余集《秋室书录》,严元照《悔庵书跋》,张绍仁《讱庵题跋》,劳权、劳格《劳氏碎金》,郑文焯《石芝西堪题跋残稿》。以上诸学人,或精于版本校勘,或谙于考订故实,所撰题跋文字,皆可窥其学术蕲向及造诣所至。而先生追仰昔贤,搜亡补逸,片言只字,躬自抄录,诸人心得,赖以不坠。故略作整理标点,以飨读者。
《迷人的水南尾》是一本散文集作品,书写了作者老家连城的人与事,共分为四个章辑。 中遇到的人与风景,兼具宏观视野与微观表达。“评与论”是关于美术的学理探讨与观点 文学有关的部分对话,作者与笔友在对话中碰撞灵感,展现文学的思想光点。“序与跋” 和笔友们的情谊。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深深的“故乡情结”。
《李白长安行》是著名作家阿莹的五幕秦腔剧本,并附有《大明宫赋》二幕歌剧剧本及肖云儒、李舫等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十篇。两个不同品类的剧本皆讲述了大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被招为翰林供奉入朝,在长安所经历的各种故事,而他也在此过程中看清了自己入朝只是为皇帝消遣助兴,并不能施展抱负为国效力,最终辞官归隐江湖。
本书共分为三个小辑,包括“宇宙的漂泊者”“宇宙的凝视者”“宇宙的思索者”,包含了长诗、短诗和部分的旧体诗词,风格统一中隐含曲折的变化,集中展现了诗人多年来创作的轨迹和诗歌质地。诗人以“宇宙的漂泊者”自居,以“漂泊”作为人类命运的表现主题,以诗歌为引领灵魂前行的灯塔,诗作反映对人生和人类身处茫茫宇宙中的感悟和理解。
本书共分三辑:雪花的存在;深冬的傍晚;杏树下。主要内容包括:斑鸠;记忆之马;雪天;雪花的存在;旅行;九曲花街;蝉蜕;流水诗;山中;雪景;一只坛子;大棱镜的黄昏;孤独的乌鸦;一棵树的坚持;蚂蚁;看云;旁观者等。
作者徐南鹏的一部诗画集,收录作者自开始创作以来的短诗200余首,作者硬笔画作10余幅。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城市桃花”“大地明亮”“星无界”“我看见”“大鱼”“另外的一天”六辑,插画灵活自由地分散于诗中。他的诗呈现出知性、自省的气息,其精神气质以及诗性空间越来越带有平缓而深隐的质地。他不断试图打破认知的封闭性和惯性,而以精神还原的方式重新打量、叩访着时间和人世,通过外物的心灵投射而盘问和挖掘着自我、清理着自我。他的诗歌具有精神的打通性,人与事、词与物都呈现出了彼此激活、相互打开的过程。<
本书精选了多年来作者本人在《长江文艺》杂志上品评文学的评论文章,现集结成这本《叙事者的远见》。全书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上探讨当下中国文学的诸多具体现实性问题,如《网络交互时代的文学景观》《小说问题如何面向未来》;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当代青年作家的一些具体评介性文字;第三部分是作者和胡学文、钟求实、凡一平、胡性能等中国当代作家群体的访谈对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