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基于严苛工况下的离心泵设计及应用研究,以三元流动理论和经验公式作为设计基础,针对严苛工况介质进行设计,提出了基于全流场流体动力、转子动力、在线监测和实际介质的严苛工况离心泵设计方法。
本书从稀疏诊断的角度出发,针对现有特征辨识技术:匹配滤波策略和智能学习策略的不足,介绍了结构化稀疏学习诊断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核心的技术。通过从一维结构化稀疏:加权协同稀疏结构、非负有界稀疏结构;过渡到二维结构化稀疏:非局部协同稀疏结构、自相似加权稀疏秩结构、广义稀疏协同结构,建立一系列具体的结构化稀疏学习诊断模型,实现了不同问题的有效诊断。并结合风电装备特征辨识和航空发动机齿轮毂裂纹诊断两个案例证明所阐述的结构稀疏诊断新理论的可行性。
本书研究和讨论了多状态随机退化设备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多阶段特征的随机退化设备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多状态切换下的随机退化设备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含时变随机跳变情况下的随机退化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考虑备件贮存退化条件下贮备系统寿命预测及维修和库存联合决策方法。
本书分3卷、12篇、58章。本卷是第1卷,主要内容包括:第1篇液压技术基础(第1章液压理论与工作介质基础,第2章基于液压系统基本性能参数的控制回路);第2篇现代液压系统设计方法与应用(第3章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第4章液压数智技术发展与应用实例,第5章伺服电动机泵泵控系统设计应用实例,第6章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第7章液压系统现场诊断与维护);第3篇数字与数智一体化液压控制元件(第8章液压电磁铁结构、性能与分析,第9章电液比例阀与比例放大器,第10章电液伺服比例阀,第11章液压多
本书分3卷、12篇、58章。本卷是第2卷,主要内容包括:第5篇液压4.0生态技术与产品(第19章数智液压生态技术,第20章传感器技术及其在液压气动中的应用,第21章液压系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2章3D打印在液压工业中的应用,第23章液压节能生态元件及系统,第24章液压元件CAT试验技术);第6篇液压元件新型分类方法及新型产品(第25章3D微型液压球形泵与电液泵,第26章运动控制型液压元件,第27章新能源液压系统及元件,第28章静液压行走系统及元件,第29章微流控元件,第30章博世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8篇现代气动技术(第36章气动技术基础,第37章基于数字终端的气动技术与基本回路,第38章气动系统机电一体化设计,第39章气动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实例);第9篇现代气动元件(第40章气动数字控制终端,第41章气动阀岛,第42章气动控制阀,第43章气动执行器,第44章真空、气电液转换与延时气动元件,第45章高压气动控制元件及气动汽车);第10篇液压气动技术标准(第46章液压气动标准分类查询目录,第47章液压气动常用标准);第11篇液压工业4.0发展与展望(第48章中国液压
本书基于国家重大需求,紧跟国际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聚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以高端制造核心技术的瓶颈突破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编写。
本书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的方法,首先明确了高端制造的概念,梳理了高端制造在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的高端制造发展历程及现状;继而详细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四个领域高端制造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以及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端制造技术瓶颈问题突破的
本书共分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讲解和操作步骤,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 2024基础知识、二维精确绘制、三视图的绘制、机械零件图的绘制、电气图的绘制、三维图形的绘制、图纸的输出与打印。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的训练方法,内容包含了测绘的技术规范(6S管理)、各种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机构中零件三维建模及二维工程图绘制、整个机构三维模型装配以及二维装配图的绘制等,同时还介绍了与机械制图相关的机械专业基础知识。本书为配套齐全的新形态教材,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
本书是精品课程“机械零部件识图与测绘”的配套教材,是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旨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全书共设置了12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体类、特殊类等零件的测绘步骤及方法,并对机用虎钳、齿轮泵、球阀、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等典型部件的测绘方法及要领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述,最后介绍了成图大赛的竞赛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