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易于使用的指南, 本书根据推动了电影发展的重大运动, 对伟大的经典电影概念、作品和导演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从早期默片时代开始, 它跨越了整个电影史, 直到现在的独立电影浪潮和国际电影趋势。每一页都介绍了一个独特的流派与运动, 解释它的发生与发展, 主要的导演, 主题, 和有代表性的电影, 并配以电影剧照, 海报和照片。影片还突出了重要的国际电影突破, 以及黑泽明、费里尼和阿莫多瓦等国际导演对电影的贡献。从表现主义到21世纪的反乌托邦主义, 电影主义……为理解电影史提供了一种引人入
本书探讨了德勒兹对电影理论的贡献。根据德勒兹观点,我们已进入到一个可以被描述为“元电影”的宇宙。他在图像研究方面所发明的概念意味着一种新的图像学知识,这些知识决定了我们的感知和自我感觉:我们的主体知觉形成于动作图像、感情图像和时间图像。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的矩阵之中,这个总是处于移动和变化之中。
长篇是苏州评弹艺术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长篇经历了艺人、文人、听客、出版商等众多群体的集体建构,形成了以相对固定的情节为骨架和开放式的故事框架为编创空间的特殊叙事模式,这使长篇成为一种集文学性、生活性和教化功能于一身的通俗文学样本。《浮世精绘:苏州弹词长篇中的江南社会》以弹词传统长篇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着眼于“书内”,探讨了传统长篇主要情节中衍生出的关于科举、忠奸、两性的话题,并展示了经过艺人二次创作后融入其中的世俗生活图景;另一方面则立足于“书外”,考察了传统长篇在清代和民国
《红毹笔谈》共收录作者学术论文36篇, 计22万字,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戏曲音乐研究”收录了作者有关戏曲音乐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 研究视野涵盖戏曲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戏曲声乐美学话语体系、戏曲作曲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家研究以及有关昆曲音乐、京剧音乐、戏曲曲谱、京剧唱片、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等内容。中篇“聚焦前海”是有关前海学派的一些研究成果。下篇是近年来作者对于戏曲发展现象与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以及针对部分优秀剧目的评论文章。
希望所有女孩都能学会爱自己,在标签化的审美标准下不被定义,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本书是独立插画师ASEN创作的以“不被定义的女孩”为主题的作品合集,她笔下的主人公有着精致小巧的五官、丰腴的身材,充满着迷人的法式风情。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画笔、通过这些作品让大家告别标签化的审美标准,不受外界影响,努力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本套教材共四册,以艺术概论为核心内容进行编排,1-4册分别聚焦艺术的历史(艺术发生论)、艺术的创作(艺术本体论)、艺术与人生(艺术功能论)和艺术与社会(艺术接受论),分别对接通用英语基础和提高、学术英语初阶与中阶能力的培养目标。每册均含 8个单元,各册第一单元都为该册核心内容的总体概览,后面7个单元分别围绕美术、音乐、舞蹈、电影、戏剧戏曲、服饰、建筑7大艺术门类的主题依次展开。每个单元的两篇文章分别从中外两个视角呈现其主题内容。本书为第二册。 读者目标:艺术类院校、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
本套教材共四册,以艺术概论为核心内容进行编排,1-4册分别聚焦艺术的历史(艺术发生论)、艺术的创作(艺术本体论)、艺术与人生(艺术功能论)和艺术与社会(艺术接受论),分别对接通用英语基础和提高、学术英语初阶与中阶能力的培养目标。每册均含 8个单元,各册第一单元都为该册核心内容的总体概览,后面7个单元分别围绕美术、音乐、舞蹈、电影、戏剧戏曲、服饰、建筑7大艺术门类的主题依次展开。每个单元的两篇文章分别从中外两个视角呈现其主题内容。本书为第一册。 读者目标:艺术类院校、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系列于2009年由英国国家美术馆编辑出版, 至今已逾10年。该经典艺术书系立足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专业性和经典性, 选取艺术史中鲜有专题论述的研究为落脚点, 是关注博物馆和美术馆实践和理论的重要著作。“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系列共九册, 包括《赝品》《构图》《色彩》《技巧》《画框》《面孔》《风景》《静物》《面孔》, 收录了丰富的研究实例, 并围绕着这些实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展现了英国国家美术馆连贯的研究体系和前沿成果, 切中当前中国学界艺术与科技相融之热点
本书是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从欧洲中心主义到比较主义"的整理。在本书中,艺术史家埃尔斯纳重新审视了已有250年历史的艺术史学科。全书主体部分由三篇演讲构成,另附五篇论文及补充文献,演讲部分回溯了艺术史学科的发展、特质、艺术史研究的对象,及艺术史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的研究与发展。论文部分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古代晚期概念的诞生、神话与编年史、图像学、结构、李格尔的"艺术意志"概念等。埃尔斯纳援引了世界各地古代艺术的案例,包括中国汉代石棺文物等,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各自独立的篇目,也全面展
《山海夜谭》收录了画家林海的100幅小型插画作品。画中静美的花木山石、憨萌的神兽仙怪,仿佛携带着某种灵气,缓缓地流淌于笔尖,慢慢地在画纸上鲜活生动起来,成为作者诠释、创作《百绘山海经》画集的早期灵感来源。这些插画多数为单色绘制,更能传达出一种时间的张力与美感,具有很好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愿这本小书能带给您滋养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