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是一套为5-8岁中国儿童打造的,由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故事、中华文化名人、中华文明成就、中。华文化常识、中华人文地理六大板块组成的传统文化绘本,首辑计划推出100册。项目邀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作家、画家,为孩子们提炼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中华文化观”,向他们系统讲述应知应会的传统文化知识、示中国传统美学,为中国儿童在三观形成的基础时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本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发展问题:首先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以及中国比较文学传统着手,阐述了比较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剖析了中国比较文学70年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然后以经典案例解析为依托,分别从比较诗学研究、跨文化研究、译介学研究、形象学研究方面探讨中国学派的理论成果,重点阐述了比较文学变异学原理体系及其对中国学术理论话语建设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中国话语”建构的方向与路径,以期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宋代笔记是笔记体制演变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围绕笔记的新变这个核心内容,本书阐明宋代笔记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功能,系统剖析宋代笔记的文体构成和文体特征,揭示宋代笔记对后世笔记作品创作范式的引领与规范作用。通过对宋代史料、笔记文献的系统梳理,本书将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将笔记研究从传统的文献、史料研究引向对笔记文体本身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亦注重突破以往囿于小说的研究框架,对建构宋代笔记文体体制研究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在整理晚清小说戏曲禁毁史料的基础上,从禁毁原因、内容、力量、反禁策略、理论、法律、影响等方面揭示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的传承、新变和启示,推进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钩稽晚清社会文化转型中旧和新交锋与融合的历程,发现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生成的动力、过程、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研究
《陶渊明集笺注》收录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析义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诔传序跋、历代和陶诗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诗文句索引等,以便读者查考。
本书收入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四篇长文,包括《剑桥的星空》《命运与无命运》《温柔的资本》《音乐生活》,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读书随笔。作者将阅读、思考、见闻、音乐、游记等经验糅合在一起,自由徜徉于文学艺术的王国,比照中外文化的关联和差异。从亨利·詹姆斯、艾丽丝·门罗、塞巴尔德、凯尔泰斯·伊姆雷、科尔姆·托宾、德莱塞、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到《红楼梦》《聊斋志异》《倾城之恋》,作者旁征博引,打破作品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把握其中的暗流和脉络,透过文字和生活的表面,呈现出独特的个人经验,并触及更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众多有关二战期间日军在华“慰安妇”的书籍,或为报刊报道的汇集,或为历史档案的挖掘整理,或为健在幸存者的采访口述,或为文学和影视创作,唯独缺少对抗战时期相关文学作品应有的关注。 本书收入1938—1945年间中文报纸、杂志、书籍中以侵华日军中的“慰安妇”为题材或主要内容的各体文学作品。其中,有丁玲、草明、舒群、碧野、谢冰莹、卜宁(无名氏)、柳青等现代重要作家的短篇小说,陈瘦竹等的长篇小说节录,冯玉祥、王季思等的诗歌,潘世征、鲍雨等的纪实文学,陈定等的剧本。另附抗战胜
本书内容包括:靠谱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人生最后,拼的是人品;温暖别人,也是在温暖自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健康,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爱的境界;心晴,雨也是晴;心雨,晴也是雨;质朴的人生,向阳而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