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博士就业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以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并全面审视博士职业发展状况。本书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将博士职业发展纳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视野中,以博士生个体发展为主线,建立“输入—过程—输出—发展”(IPOD)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模型。运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将博士生教育经历纳入博士职业发展研究,建构系统性的博士职业发展理论框架。本书以毕业10年内博士、3年级及以上在读脱产学术学位博士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博士生发展经历,对博士生教育质量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术社交网络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交流知识的平台,其信息质量问题成为其长期面临的挑战。本书对学术社交网络这一新兴情景中的用户感知信息质量的线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用户感知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确定了感知信息质量线索的整体框架,依据该框架,基于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实证检验了线索框架中社区环境线索的作用大小和作用关系;然后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信息特征线索对用户感知信息质量的影响;最后构建了面向管控机制、平台技术、信息内容和信息用户的信息质量治理决策模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不仅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工作强度有效调适的重要性。教师专业生活样态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工作强度的有效调适既是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本书依托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师教育研究院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以教师工作强度为研究切入点,研制开发了原创性调研工具包,针对教师工作时间分配度、教师工作内容复杂度、教师工作精力投入度和教师工
博士研究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拥有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要素,是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应该成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未来战略指南。本书梳理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理论,总结国外博士研究生培养典型案例,对国内参与调研高校的博士生研究生培养进行全景描述和全过程解读,提炼典型培养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和质量特征,剖析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影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
规则样例学习主要是通过样例(动-静态样例、范例和例题等)学习,归纳和运用新规则的过程。笔者将样例学习划分为问题解决样例学习与规则样例学习两种,并开展规则样例学习研究近20年。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解题、写作和语法规则等样例学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8种规则样例学习模式,建立了规则样例学习理论。在促进迁移问题解决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规则样例学习迁移理论,并将其扩展为样例学习迁移理论和规则学习推理迁移理论。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历程,通过整理文献资料、统计不同时代背景下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规律、回顾近现代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文科普创作者的作品与创作理念,呈现我国天文科普图书及天文科普出版工作的发展脉络与特点。本书主要对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历史进行客观梳理,希望也能为未来天文科普与教育工作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启迪。
本书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与艺术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高校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侧重于高校学生管理,结合艺术教育的作用,从多个角度细致而全面地讨论了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概况与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不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现状与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且结合国外有关经验和生本理念,通过循序渐进的论述和创新实践,讨论了高校提升大学生管理和艺术教育管理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顺应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和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思政引领 赛学融通 多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取得多项突破,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课、国家和财政部规划教材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子脱颖而出。为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学院汇聚专业课程优势师资力量编写本书,一方面从整体上介绍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赛学融通模式,同时,针对专业
本书研究了中国高校、中央企业和中国城市2019年的海外网络传播力情况。研究团队选取184所中国高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96家中央企业以及华为等民营企业、内地338个地级市作为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的研究对象,在Google、Wikipedia、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网络平台上挖掘相关数据,通过模型设置和算法测量研究对象的海外网络传播力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外网络传播力提供参考。本书已在我社连续出版了4年,已经形成了特色品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
智能技术不仅在信息传播领域掀起智能传播的全新变革,更促使研究者系统思考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变革规律与演进逻辑。本书将智能传播视为复杂的多层级互动系统,思考发现其遵循“复杂技术——信息质量需求”的演进范式。虽然智能传播的不同层级各自都有独特的发展逻辑,但最终指向均围绕传播主体的重要变革展开。智能传播是继大众媒介传播、社交媒体传播之后人类传播发展的又一全新阶段,是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重要环节与理想结果。在开源性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的当下,本书试图从动态控制和人机协同两个方面为未来传播图景勾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