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丁玲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的学术研究论文集,其分为五个议题:1.有关丁玲的理论研究,2.丁玲文学作品研究,3.文献资料研究,4.丁玲与女性创作研究,5.相关研究。本论文集收录了丁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为与会学者和后学们的精心之作,在研究文献、研究论题、研究论证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突破,集中体现了丁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以回顾其创作历程,弘扬其文学精神,深化其相关学术研究。
《琵琶记》是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少数同时以“译”“演”“研”三种传播形态进入英语世界的经典剧目。百年来,《琵琶记》不仅在美国百老汇、美国大中院校及社区舞台登台献演半个世纪之久,还作为中国戏剧的唯一代表载入《世界戏剧评论》史册。系统梳理《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多维度传播研究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基于丰富多样的一手文献,综合运用戏剧学、翻译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从中西戏剧比对的跨文化视野,以共时与历时的双向维度,从译介、演出和研究三个不同维度,全面考
《无名之猫》收录四篇有关“猫”的悬疑推理小说,分别是拟南芥《无名之猫》、塘璜《小雪与柴郡的密室》、慢三《猫的报仇》和鸡丁《猫脸》。 《无名之猫》:“我”回到阔别五十余年的老宅,儿时的玩伴已神志不清。当晚,猫影掠过,“我”竟离奇穿越回过去,遇到了早已因故丧命的童年伙伴…… 《小雪与柴郡的密室》:名侦探“小雪”梦游“爱丽丝仙境”,却遭遇“疯帽馆”密室消失事件,她与疯帽匠、柴郡猫、三月兔、睡鼠一起,开始寻找消失的茶壶…… 《猫的报仇》:岳母家养的猫刚生下两只小猫,却接连离奇失踪,“我”作为侦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清华园日记》记录了青年季羡林在清华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习时光。书中不光有对天气、考试、老师和朋友的吐槽,也有对玩乐的沉迷,对读书的坚持,对爱情的向往和未来的忧虑,有感即发,文不加点,从文字上看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将这位文化大家的有趣
本书共收录了190首诗歌,以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为基调,把作者几十年来在滁河岸边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作者饱含深情地歌颂了乡村的兴旺发达,歌颂了为祖国建设而默默奉献的人,歌颂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生动地再现了悠悠往事。
本书为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种,是甘肃青年诗人李越的一部诗集,精选诗人多年来创作的诗歌百余首。李越的诗歌意蕴厚实、技艺娴熟,简单中孕育着复杂,悠然里透出锐利,是对现实广阔世界的自我认领,也是针对大地的劳作。这些诗涉及劳动、记忆、梦幻、还乡、城市、自然等多个主题,语言精炼,意蕴丰富,经验深切,意象独特,简单中孕育着复杂,悠然里透露出锐利,梦幻中兼具神秘,呈现出诗人语言、思想和写作的复杂性与趣味性。书名劳作圆环寓意劳作过程的周而复始、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周期之圆,正所谓圆环是最古老的时间经验。
本书是青年诗人康承佳的诗歌精选集,同时也是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种。书中的诗歌大多聚焦于生活日常,有关爱人,有关家庭,有关故土,诗人在缓慢中细细体味生活,咀嚼内心的幽微处。康承佳是一个纯真的人、天生的诗人,她用一双干净而明亮的眼睛抚慰世界,以自然而又别样的言语,穿透日常经验,突显生命质感,《一种具体》写的是个人日常生活中有形无形的具体,但在诗人温暖的想象中,普通的人事瞬间都成为令人惊喜的诗,体现了现代汉语的美丽。
本书是青年诗人郑泽鸿的诗歌精选集,同时也是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种,书中收录了诗人近年来的诗歌百余首,立体展现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歌面貌。郑泽鸿是近年出现在八闽大地的又一个才情四溢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歌青春明亮,情怀热烈,强烈的抒情介入感使他的诗一直处在喧响的主观情感音区。他的视野比较开阔,许多感觉独特而醒目,显示了一种善于驾驭性情的力。而每当写到闽南惠安这块故土时,他的诗情便沉稳下来,自觉地走向心灵的深处。
本书为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种,是湖北青年诗人北潇的一部诗集,精选诗人多年来创作的诗歌百余首。本书记录了作者的个人成长,及其对诗歌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有对青春的徊徨的记录,更有对生命和存在的多向度凝视、诘问和思考。北潇的诗歌写作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勇敢和决绝。这些诗负载着强烈的抒情气息和鲜明的现代女性特质,同时内藏着一颗炽烈之心。她的诗从个人经验出发,通过观看、阅读和体验,由词语抵达一种诗与思融合的美学维度。
本书为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之一种,是江西青年诗人范丹花的一部诗集,精选了诗人近三年创作的最为满意的诗歌140余首。本书是诗人对经典的重构,是自我快慰的语言转化,是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在语言中归统的灵动谱写,也是理想在现实的多重碰撞下的捡拾与校对。范丹花的写作,有凌厉且决绝的判断,她善于从细节出发,从事物的局部着眼,以绵密、结实的叙述和细腻、幽微的情思,去洞悉内心深处情感的风吹草动,去抵达更宽广、更丰富的精神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