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灿漫》一书主要分为诗歌、杂文以及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不必等候炬火:乡村教师赖家益》通过两位富有才华和情怀的青年作家,对乡村教师赖家益经久跟踪采访,和他共度人生至暗时刻,由此诞生了这本书。如今,赖家益已经当选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网友惊叹“真年轻啊”)。这个98年的男孩子,在令人惊讶的成绩后面,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让编辑读后泪如雨下的艰难人生。他喜欢说的几句话是:“不必等候炬火,自己做自己的光。”“因为淋过雨,因此,要努力做别人的伞”。赖家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五四”是研读现代中国文学不断重临的“起点”。100多年前,肩负着思想启蒙使命的知识先贤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文学革命。自此,以“五四”为坐标原点,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鲜明的界碑,古典文学走向终结,现代文学正式启航。“五四”文学革命所蕴涵的民主、科学、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元素无不流布着现代性的内涵,让我们至今还在享受着它的文化余泽。本书借助《新青年》等新文化元典回到历史现场,摒弃单一历史主体的历史叙事,通过呈现“五四”场域中多元主体的语义表达与思维路径,梳理知识界在文学
“宋调”自身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轨迹,从梅尧臣、苏舜钦和欧阳修开创,到王安石、苏轼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到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对其变革与定型,其名虽同,其实已差别甚大,某些内容甚至已走向相反的方面。由于“宋调”的内涵非常丰富,本书仅从其与现实的离合关系、苦中作乐的抒情特征、融合新旧体诗的形式创变和用典方式的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建构的过程。 南宋诗与北宋诗演化的路径正好相反。北宋是摆脱“唐音”而建构“宋调”的过程,南宋则是回归“唐音”而解构“宋调”的过程。南宋诗与北宋诗差别巨大,并不亚于“宋调”
明清时期是近代汉语过渡到现代汉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范围副词体系是不同历史和不同方言产生的范围副词融合成的整体。本书以明清时期白话小说中的范围副词为基本语料,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从共时角度分析所出现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组合功能、句法分布和语体选择;从历时角度利用语法化理论和语义研究理论分析其来源,力求对这一时期汉语范围副词使用概况做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研究。
本书是作者在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通过对河西地区流传的民间宝卷的来源及河西地区民众念卷活动的探讨, 揭示了河西民间宝卷与国内其他地区宝卷的关系、与唐末五代俗讲的关系, 以及河西宝卷及民众念卷活动的本质, 为传承和保护河西宝卷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河西地区的民俗提供借鉴和参考。著作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 探讨了河西宝卷的来龙去脉, 揭示了民间宗教与河西宝卷的关系, 揭示了河西地区的一些民情和民俗, 廓清了笼罩在河西宝卷头上的一些迷雾, 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
本书在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史视角下,讨论茅盾如何以小说创作呈现其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复杂精神历程。 在小说作品方面,本书紧紧围绕《子夜》这一轴心,在重点考察部分作品的同时,综合考察茅盾早期革命文学和“左联”时期创作,如《云少爷与草帽》《牯岭的臭虫》《幻灭》《动摇》《追求》《创造》《自杀》《色盲》《虹》《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牯岭之秋》和佚作《上牯岭去》(武汉《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8月18日)等,并着力呈现这些作品相互之间——尤其是它们与《子夜》之间——复杂的互文本
这套我们时代的历史底稿,是中国青年报新世纪20年优秀作品的选集,包括《在场》和《底稿》两本书,一横一纵勾画了这20年的历史脉络和人间故
事。《在场》按主题分类,集萃了曾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深遂的内涵和精良的写作使之超越时效,沉淀为有独立阅读价值的作品。而《底稿》则是
编年体,采用了年度概述+年度作品+脚注的编排方式,既保留了历史现场的原汁原味,又赋予其历史审视的上帝视角。
中国青年报向以理想主义高地享誉业界,他们的新闻讲述追求真实、深度和写作技
本书是一部题材温暖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姚育明近期的散文作品,分为“动物”“人物”两辑,包括《五百罗汉救小鱼》《汪星人》《分杯汪曾祺》等篇。作者笔下,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慈爱、热爱之心,家里的萌宠、偶遇路边的鲜鱼、小区的流浪猫,都是作者细心关注与照顾的对象,通过活色生香,充满暖意、善心的描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人物一辑中,既有作者回忆与文坛好友汪曾祺、史铁生等人的交往经历,也有与邻居的日常往来,还有与小朋友的忘年之交。她以真挚、诚恳、欣赏的态度对待朋友,善于
这是一本知名女作家诗意行走的散文集,主要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这本书的特点是以心灵的真诚打动读者,让岭南的山水和人物闪耀着迷人的光亮。粤海逐梦、广西追寻、椰岛思念、港澳铭心,写得情真意切,细腻到位。这里有深厚文化的浸润、特殊美感的发现、真挚情感的酝酿以及多彩神思的飞扬。作者披襟剖心,真诚叙说,把个性、志趣、涵养、学识等融于字里行间,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