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继《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后推出的又一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
《秦印技法解析》是丛书中的一本,共有秦印的历史及艺术特点秦印技法解析秦印临摹与创作三章内容。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就秦印的渊源、赏析、临摹、样式等加以详细论述,并选录明清以来篆刻名家采用秦印样式创作的印例加以分析,系统梳理了秦印技法的学
《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的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
《古玺技法解析》:本书用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古玺艺术。首先设综述系统介绍了古玺全貌,又以燕秦楚晋齐分地域梳理其特点,整理古玺艺评,对古玺艺术的临摹与创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研究了古玺的发展演变。
本书通过首饰设计的思考与行动,探讨了首饰设计的创意与创新,同时展现了首饰创作中的乐趣。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首饰设计的核心要素和丰富的表现技巧。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深入探究了诗意首饰和功能性首饰的创意设计,以昆虫饰品作为主要的表现载体,演绎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创新思维。第四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特定的主题下进行创作,使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深度。最后,本书还探讨了当代首饰设计与传统技艺的关系,如何将现代视角与古老工艺相结合,以及如何运用综合材料和钛金属贴金工艺等进行创新设计。本书适合工业设计、
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字体演变的过程非常复杂。启功先生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启先生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 1961年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为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将香港《书谱》杂志约启功先生连载的《汉字书法心得》作为附录一并出版。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书法学科建设,促进高等书法教育向纵深发展,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在五周年(2021)院庆之际,举办了论道中原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与展览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由郑州大学主办,得到了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论坛包括名家论坛与青年论坛两部分,名家论坛邀请书法界15位当代著名学者参与,就高等书法教育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交叉学科视域下的书法学科建设、高校书法专业发展与审美教育及书法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等问题展开专题论文讲演,并形成15
本书是一本以实践为基础的摄影指南,旨在帮助非专业摄影背景的父母更好地拍摄和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作者通过自身陪伴并记录孩子成长的亲身经历,分享了数万张照片背后的拍摄经验与心得。全书围绕“为什么要陪伴记录孩子的成长”“如何拍摄记录”“怎样随时随地准备捕捉精彩瞬间”等核心问题展开。本书以作者的两个孩子——哥哥和妹妹的成长历程为主线,生动展示了他们从出生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温馨、有趣和珍贵的瞬间。本书共分为六章,首章强调陪伴记录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拍摄孩子成长的基础方法和实践建议。接下来的四章则按照孩子的
本书从古代的造物思想溯源切入,详细梳理了经典古籍中的造物思想,并分别论述古代与现代工艺实践中对传统造物思想的应用与传承,其中古代工艺实践中传统造物思想的具体应用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梳子、服饰和日用器物为例,而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设计领域具体应用选取了近年来比较受到大众关注和追捧的文创产品以及现代建筑与居住空间设计为例,总结提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如何更好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以期用优秀的传统造物思想来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体系。
本书分4篇,共12章,拍摄篇主要介绍短视频的脚本策划事项、画感提升技巧和运镜拍摄手法,帮助读者明确整体思路,拍出高级大片。剪辑篇主要介绍短视频的剪辑调色技巧、字幕音频方法和转场特效技巧,助力后期剪辑,优化短视频效果。运营篇主要介绍短视频的运营定位方法、吸粉引流妙招和内容引流技巧,以吸引用户关注,获取超级流量。变现篇主要介绍短视频的广告变现手段、商业变现方式和视频带货方法,打造盈利模式,创造销量奇迹。
本书共分为3篇,包括7章内容。第1篇梳理了Logo与VI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第2篇总结了数十种实用设计执行的具体技巧,第3篇剖析了12个真实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1章以10个主题较全面地帮助读者从宏观上认识Logo设计,包括对Logo的起源与发展、价值与分类等传统话题进行了论述,还对借鉴还是抄袭、更换Logo、人工智能设计、大咖设计等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第2章主要讲述Logo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工作流程、设计定位切入点,以及对图文、网格系统、比例、配色等视觉元素的驾驭;第3章讲述了VI设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