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典型代表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综合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行为实验法,逐层探讨其职业人格的概念结构、现状特征、生成机理、作用机制及其对注意、记忆、解释等认知过程的影响。本书首次从人格与认知心理层面深入阐释了辅导员为何是,以及何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不仅为辅导员素养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 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此背景下,为有效总结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凝练中国扶贫精神、扶贫智慧与扶贫经验,培育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社科联指导下,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和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重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共享资源库建设”的第四本系列研究报告。全书分“综合”篇、“原理”篇、“概论”篇、“纲要”篇、“基础”篇等五部分。报告采取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和观点述评等方法,分别对2020-202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整体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科研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整理,客观具体呈现了思想政治
本书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创新资源理论、教育治理理论等,采用理论分析、数理推导、实证研究和博弈论等方法,聚焦新工科产教融合平台的产权及其治理、新工科产教融合平台主体的行为策略及其治理、新工科产教融合平台的稳定性及其治理、新工科产教融合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提升平台综合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推动新工科高质量建设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方秘书处,面向中方成员高校征集双方教育合作优秀案例,最终选编20个案例结集出版。这些案例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校探索合作实践的第一手宝贵经验,既反映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的特色,也体现了教育国际交流共性规律,为高校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合作路径提供了来自一线视角的参考,帮助高校在未来扩展交流形式、丰富合作内涵、取得务实成果。本书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平台搭建和人文交流四篇内容,高层次、宽领域、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取得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试点运行良好,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凝练,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纲要》。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纲要》基于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社会工作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涵盖其所列社会工作专业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及部分专业特色课程,有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
本书运用实证调研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基本状况、师德建设、党的建设、途径方法、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证剖析。立足高校实际,针对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强的现状,着重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强化党的思想引领、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考核评价监督等有效对策。
本书以西南地区贡山等地的田野考察为起点,通过对乡村中小学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的观察与访谈了解其生存现状,探索其生存现状与文化生态的内在关联,挖掘文化生态对于乡村学生发展的规定性,定义文化生态视角下乡村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继而,结合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分析,建立文化生态视角下西南地区乡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机理,沟通“理论可能性”与“实践可操作性”,并由此确立具体的教育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西南地区乡村学生的发展需要文化生态视角的观照。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望通过教育先行实现
本书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结合对日本文化特征的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摩擦的种类、成因及对策,为人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休克问题提供最优解决方案。选取人际交往中最普遍也最实用的感谢文化、道歉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选取中国人赴日留学、日本人来华留学与跨文化交际,日资企业中日员工日常交往与跨文化交际等进行对比分析。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传承中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凸显中医药人文底蕴,打造进一步探源中医药历史脉络、发掘中医药文化价值、探索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人文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本刊刊发内容涵盖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人类医药文明传承与传播、中医药历史与文化典籍研究、中医药文化与图像史、中医药考古等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中医药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