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古罗马“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的著名作品。《沉思录》来自于作者本人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 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 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要正直地思考。
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一生的哲学践行
面对不确定的人生与命运,
斯多葛哲学如何帮助他安顿灵魂,启迪智慧
·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学家。在命运多舛的一生中,哲学给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本书全面回顾了黑格尔对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的发展历程,把其分为3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从早期崇仰现代性原则到中期批判现代性弊病再到晚期和解现代性矛盾的发展特征。通过分析黑格尔的现代性批判与宗教批判之间的张力关系,考察了黑格尔对时代问题和反思与回应。从现代性的批判性、现代性的逻辑原则、现代性的弊病及根源、超越现代性的路径等四个方面,归纳了黑格尔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逻辑。黑格尔建构了现代性概念的哲学诠释方式,基于哲学的思辨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原则和理性逻辑。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现代性批判的
柏拉图的《申辩》由三次演说组成,即正式的申辩辞、提出刑罚的演说、判死刑之后的演说。本书的翻译和义疏即基于这三次演说的基本结构,然后根据主题阐释。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是吴飞老师给大家做的一个导读,介绍了关于苏格拉底的审判、柏拉图的《申辩》的几个主题、《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再到现代欧洲的复兴、《申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及《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等等,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而不至于过于简单地进入阅读;翻译部分以希腊文本为底本,参考了部分英文译本、中文译本以及德文译本,并附
全书十二卷, 主要探讨“政制和法律”。前三卷主要探讨立法与德性、教育和政制的关联, 卷四至卷八处理城邦的组织-物质安排、政治安排、社会组织、法律系统和经济运作, 卷九至卷十二涉及具体的法律规定。柏拉图赋予了法特殊的哲学意图: 法意在发现实在, 认识最重要的人类事务的本质, 真正的法是理智规定的分配。《法义》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和教育意图。作为西方法哲学思想的源头, 《法义》首次深入、完整而又系统地阐述了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学基础, 法律与政制、德性、教育、诗歌、宗教之间的关系, 以及家庭、城
本书遵从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忒拉绪洛斯体例, 收录柏拉图所有传世作品, 包括35篇对话、13封书信、释词1篇和托名作品7篇, 分三卷出品: 一卷为中短篇对话、书信、释词及托名作品, 二卷和三卷分别为柏拉图的长制对话《理想国》和《法义》。
本书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标准希腊语编辑本来翻译的全译本, 是严肃认真的《理想国》“标准”汉译的开端, 译文准确、流畅, 有丰富的注释, 文后有对话纲要、专有名词索引、内容索引和参考书目, 是一个经得住核对希腊语原文的译本, 不仅对于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 都是一个可靠、可读的译本。
— 什么样的母婴关系会养育出偏执、极端、有躁郁倾向的孩子? —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又为什么会抑郁? — 对客体的选择有无意识层面的动机吗,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朋友、伴侣和工作? — 为什么有时候对方什么都没说,却能在我们心里诱发出相应的反应? — 无法拥有稳定的情感关系、不容分说的破坏欲、不由自主地通过贬低去操控他人、在本该发挥的时候总是错失良机、不会生气的老好人,它们分别对应着怎样的心理困境? “成人在生命后期每次经历哀伤时,童年早期的哀悼就会重来一遍。”生命早期的情
沈学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主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他心问题是当代心灵与认知理论领域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的问题。深入研究他心问题,既使我们及时了解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动向,跟踪西方学术发展前沿,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哲学对话之中,又能深化我们对心灵本质、心身关系问题和世界结构图景的认知,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哲学基本问题,还能使我们深刻洞察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走向,进一步明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