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C. 卡冈教授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本书是作者颇具影响力的著作《美学史讲义》之第四卷。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苏联、东欧、欧美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本书对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德国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本书问世前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全部发展过程作了概括的分析与介绍,涉及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奥地利、西德、东德、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欧美十几个国家。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材料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帮助读者认识积极心理学,从而发现幸福感的真相和获得幸福感的方法,引领读者造就积极的自我,建立和谐积极的关系,养成战胜逆境的坚强品质,培养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决心。阅读本书,相信您定能摆脱消极情绪,拥抱积极情绪,活出自己,提升幸福感。
对于原始儒家而言,道德哲学的建构不仅是一个概念、思想的逻辑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不断升华的过程。本书着重说明了原始儒家道德哲学建构的两个维度,即历史维度与逻辑维度的关系,探讨了二者的双向互动对于原始儒家道德哲学建构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从单纯的思辨角度去抽象地讨论原始儒家道德哲学建构的传统模式。本书确立了从横向的角度、以问题的形式分析原始儒家道德哲学的提出与建构的研究方法,从先秦时期社会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的历史维度出发,梳理了先秦时期道德生活和道德观念
面对充斥在大大小小屏幕里的各式各样的灾难,人们或是如路人般冷漠旁观,无动于衷;或是如身临其境般感同身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对他者之痛的观看如何转化成社会团结,既是人道主义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问题所在。 在《旁观者:观看他者之痛如何转化为社会团结》一书中,作者认为,现在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和实践虽然不再把受灾的群众表现为被动的绝对的他者,但是却把救灾转化成公众追求时尚和快感的游戏、慈善组织自我品牌的营销、明星的秀场和集体心理治疗。灾难没有成为真正联结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国家的集
在有关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中,道德地位概念受到非常广泛的援引,但这个概念尚未得到清晰阐释,因而难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本著作尝试对道德地位概念进行系统论证,并以此为线索,对各种规范性理论进行反思,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引起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第1-4章对道德地位概念及相关研究现状做了总体性说明:探讨了道德地位的基本含义;阐述了在道德地位的来源、本质和要求等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总结了现有研究对于道德地位概念的共识性意见;通过论述道德地位和其他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澄清道德地位概念的独特理论功能
2007年以来,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协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北京大学等多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以“道德发展高端智库”和“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多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为依托。进行了关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三轮国家调查(2007年、2013年、2017年)与四轮江苏调查(2007年、2013年、2016年、2017年)。通过十多年持续跟踪调查,建立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东大伦理”团队先后组织全国学界100多名学者对《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作者以简单、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个人当责的实用而有力的法则,你可以将这些法则运用到你的家庭、学校、社区和志愿者团体中。这本书将帮助你改善家庭关系,增进友谊,激励孩子,增加工作价值,改善健康和经济状况,或者实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书中还描述了大量克服诸多困难的感人故事,包括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波兰英雄艾琳娜·森德勒和平凡大众的故事。通过承诺实现自己的目标及为个人业绩负责,你同样可以掌控你的成功。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个人当责力量的书,还指出了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源泉。本书探讨的不是虚幻的超级英雄的力量,而是真实
本书内容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世、为学的经验总结, 他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 传给后世子孙, 希望可以整顿门风, 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 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 被视为“家教规范”, 享有“古今家训, 以此为祖”的美誉, 曾培养出著名经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以及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等人才。本书有助于指导今日的读者修身养性、培育良好家风。
主编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当代其他启蒙思想家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映时代特点的思想巨流。歌德曾说:狄德罗就是狄德罗,他是无与伦比的。“狄德罗一生笔墨生涯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其文章语言优美、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我们选编的这本《狄德罗经典文存》,是从他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狄德罗就艺术、美学、人生观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Tsinghua Studies in Western Philosophy)》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辑(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号、12月底出版冬季号),每辑25万字,接受海内外学者在西方哲学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历史性或系统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学会通为主题的高质量专题学术论文(10000-15000字,编辑许可的个别情况无篇幅限制)、学术评论、学术综述和专业书评(均不超过10000字)。论文以中文论文为主,也兼收海外华人学者和外籍学者的英文论文。刊物将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