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村生活与创业,是一场勇敢者的人生实验。这里不用打卡、不用996、不用通勤4小时、不用背房贷,但也充满了被嘲讽、不被理解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阻碍。人们好奇,那些逃离了城市的人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去乡村后过得怎么样了,于是诞生了这本书。回归乡土的人中,有饱受空心病困扰,三次进村寻找自我的罗逸;有在四川小村建农场,把散落各地的家人重新团聚的唐亮;有从北京白领变为江南农夫的于建刚;有拒绝成为精致学术精英,回乡做了个脚跨泥巴墙的教授的潘家恩;有通过一场乡村冒险,为童
胡申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与文化学者胡申生拟著的《中国古代家教家风史话》,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的精神而提出的选题,其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的家教家风文化从西周初年的“周公教子”、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到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家庭教育和家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书稿的出版,较系统地总
本雅明的文字,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历久弥新,而其身为哲学家、文学、艺术评论家、左派思想家和译者的多重身分,更让他的作品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之一。本书为德语直译,分为美学理论、语言和历史哲学与文学评论等三个部分,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纪的都城》《译者的任务》《说故事的人》等,让读者得以从各个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心灵。
我为什么是我?宇宙有尽头吗?为什么语言能伤人? 撒谎一定是不对的吗?孩子的脑袋瓜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拘谨的成年人不同,他们不在乎问题是否合适或愚蠢,而常常会质疑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总想看到事物背后隐藏的奥秘,试图弄清楚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像所有父母一样,赫什维茨总是被他的两个孩子雷克斯和汉克问个不停,他发现孩子们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重要,蕴含着哲学意义,他认真倾听并加入与孩子们的对话中。他们先尝试理解惩罚、权利、权威、语言这样的道德话题,继而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关系,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这种关系的研究不应当是在哲学史观念的支配前提下对其所谓的哲学史研究,更不应当是比较研究。马克思对于海德格尔的影响不是在生平史上实际发生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思想史意义上发生的。本书旨在打破比较研究的论说结构,通过海德格尔的准诗化思想间接传达马克思“告别哲学”的思想,呈现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多侧面拷问,突破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形态学”规定,让马克思的思想在话语潜能的实现以及在同当代思想家对话中展开,以在理论因素和问题意识上突进马克思主义哲
一个占有欲强的母亲,一个嫉妒的配偶,一个需要不断支持的成年儿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妹妹……当你所爱的人在情感上依赖你时,这隐藏着一种未知的骚扰形式。不是道德上的骚扰,而是亲密的骚扰。情感依赖的成年人不断地请求和对帮助的持续需求构成了“弱者”对“强者”的骚扰,使他成为一个忽视自己的迫害者。作者从许多例子中研究了情感依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是迄今为止很少被提起的。本书讲述了亲密骚扰的原因,同时展示了“照顾者”和他们的亲属应如何共同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这本书将通过帮助失去父亲的女性了解失去父亲对她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她们走上成长和实现自我的道路。 通过对5000多名因死亡、离婚、忽视或彻底抛弃而失去父亲的女性的采访,作者发现,失去父亲的女儿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作为成年女性,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成为她们关系中的独特模式,而她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充满了同情和专业知识,让读者在他们第一次需要的时候得到支持和理解,并鼓励对话继续下去。
本书通过对时空测量工具的研究,探讨秦汉时代的时空观念。为了确定时间与空间,古人发明了多种测量工具,包括规矩、准绳,以及圭表、浑仪、漏刻,等等。进入战国秦汉时期以后,这些仪器的设计和制作逐渐成熟,除了部分仪器仍然具有神秘功能之外,其他多数仪器已逐渐走向实用,在历法修订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有赖于时空测量工具的发展,人们思想中的理性因素逐渐加强,而其深远之影响,显然又不仅仅在时间和空间观念方面。
《周易学习法》一书对于周易的解读是基于因果逻辑关系来论证、来推理的,而且内容衔接要求严丝合缝,逻辑关系遵循循序渐进,一切讲求水到渠成。本书不再像以往的周易解读,把每一卦的卦辞、象辞和爻辞分开来进行分门别类,而是重新归入一整卦之内,然后进行完整的一卦一卦的解读,因为学习法的逻辑要求内容的完整性。本书又在每一卦增加了关于《序卦传》的解读。而且由于卦序十分重要, 起到了对每一卦在周易64卦中的定位作用,因此本书在对每一卦进行解读的时候,把卦序解读放在了开头部分。同时,把《序卦传》的原文列在了书籍
从事思想史研究的学者常常将自己描述为窃听过去对话的人、不同思想世界的探索者,以及过去社会的转译者,而批评者时常嘲讽他们只狭隘地关注少数人的思想;不过,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思想并对其做出理性评估的角度来说,思想史俨然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思想史导论中,作者首先考察了思想史的发展历史,剖析了各种方法论争论,并提出了对这一领域的清晰定义。借助广泛的历史案例,他向读者展示了哲学、政治、宗教、科学、艺术的等等思想如何在其历史背景中起源,它们如何被其所处的社会所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