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个新创哲学类集刊, 每年出版两集。主要侧重于哲学问题、理论、各种主题、前沿和交叉展开讨论。每集有一个主题, 围绕此主题展开讨论; 设有主题探讨、对话、哲学家访谈、名著书评等。每一辑均收录哲学领域知名专家的文章, 就一个主题进行探讨, 所收文章力求文字表述精炼、观点明确、视域集中, 突出“哲学”在中国文化战略的地位和重要性, 突出哲学的问题性维度, 推动哲学学说和新理论的建构, 使之成为中国“哲学家”的一个园地。
《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 本辑为第八辑,主题是道家“德”观念(上),设有“德”观念通论、老子的“德”观念、庄子的“德”观念、黄老的“德”观念、《老子》文本与思想、道家的伦理思想、会议综述七个栏目。
本书主要从“生命的力量”“拆解与虚构”“游戏叙事的世界”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庄子》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作者在建构和解构之间寻找契合点,力求专题探索和整体解读《庄子》的自然融合,体悟其内在思想逻辑及其诗性的独特文化意蕴。本书偏重于文化思想的审美观照,以随笔方式阐释了《庄子》行文的流动之美和思想的超然之美。
本书为为研究中国传统易经文化和中医文化的论著。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先行者和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作者以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从易经和中医出发,探索中华文化的发展。作者认为,中华文化以三皇与三易为总源头,其结构主要就是以“易”统领“儒释道三家”,而
时至今日,雅克·拉康仍在继续遭受那些最为过度的诠释,时而是偶像,时而是恶魔。然而,这里的语境却发生了变化:精神分析的英雄时代业已终结,我们正在经历各种心理治疗的诞生,据称有一千零一种方法来抚平当代的痛苦。本书是卢迪奈斯库对其《法国精神分析史》第三卷《拉康大传》的总结性研究,由于《拉康大传》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很大争议,本书相当于是作者对这些争议的回应和进一步说明,当然该书也同样针对拉康波澜壮阔的一生描绘出一个历史性的轮廓,把握住了拉康职业生涯中的一些重要结点与转折,以便我们去发现他在此前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缺乏独立而有深度的思考,产生较多的迷茫和困惑。不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会让人浑浑噩噩、故步自封,甚至陷入“老路重走”的恶性循环。本书针对现代人常见的思维痛点,从实际需求出发,总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思维方式,从思维的本质、思维的困局、思维的破局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以求为读者拨开迷雾,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挖掘,从而实现人生破局。本书将为大学生、职场人士、科研人员、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想改变现状却又觉得无从下手的各类大众读者提供思维方面的
批判性思维在国外是基础课程,也是现代人才的思维素养,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本书为你提供简单、直接的指导,告诉你如何有效地评估和批判你周围的世界。了解假设和主张的性质,掌握有效、无效论点和证据的概念,获得用于阅读、写作和做研究的实用技能和信心。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和经过实践证明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人们弥合日常文化和批判性思维之间的鸿沟。本书既适合用作学生学习,也可作为大众读者的日常读物。
本书围绕创意策划的通用性、文案、视觉以锻炼创意的工具四大板块, 提供了30余种实操法则, 并匹配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具清单、避坑指南, 可谓图文并茂, 能让你熟练掌握创意生成的“套路”。
本书详细叙述了印度现代思想之父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 全书分十二章, 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 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也能了解印度的智慧, 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 这些都将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作者罗曼·罗兰作为人道主义作家, 从情感和心理的维度充实了上述印度哲学思想及其智慧, 使得说理透辟, 颇具情感力量, 令读者印象深刻。
本书遵从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忒拉绪洛斯体例, 收录柏拉图所有传世作品, 包括35篇对话、13封书信、释词1篇和托名作品7篇, 分三卷出品: 一卷为中短篇对话、书信、释词及托名作品, 二卷和三卷分别为柏拉图的长制对话《理想国》和《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