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去了方向,或者无法坚持,最终与目标背道而驰。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解决这种思维困境,以缩小我们今天是谁和明天会成为谁之间的差距。
当我们站在当下时,我们的行为与决策存在固定的心理偏好,当下的感受会被放大,使我们忽视长期目标。《终局思维》作者赫什菲尔德教授提出了未来自我这一人生观察视角,指出只有我们以终为始地设计当下,才能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获得更多财富,变得更加健康,并取得更高的自我成就。
结合书中提供的诸多成长型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这本书是对杜威的名著《民主与教育》的导读,但却不是一般的介绍性质的导读。这本书是以三方对话的方式展开的导读,杜威、本书作者,以及教育现实问题与未来,构成了对话的三个参与方。本书共分为九章,最后一章是总结,前八章分别探讨了《民主与教育》涉及的重要教育哲学话题。
思考整理术是一种“不必给出解决方案,却能轻松消除对方的烦恼和困惑”的全新沟通方法。只需帮助对方厘清混乱的思维,对方就会迅速对你敞开心扉。该方法所做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和梳理对方的思路。通过思维整理,对方能察觉到之前未能察觉的问题,也能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思考整理术的4个步骤: ◎确定主题; ◎了解现状; ◎描绘理想; ◎寻找(实现理想所需的)条件。 思考整理术的7个着眼点: ◎对
本书是一部柯林武德的思想自传。柯林武德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至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在本书中叙述了自己思想的发展历程,以真诚的态度剖析自我,犀利地批评了当时的哲学、史学研究状况,总结出历史哲学原理,提出关于历史观念的三条定理,构建了自己融通哲学与史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柯林武德提出的问答逻辑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主张,为历史学科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书是1948年罗斯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所做的关于柏拉图理念论的系列演讲的结集。罗斯在本书里系统探讨了柏拉图理念论的起源、理念论在柏拉图各个重要对话中的异同、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解释和批评,以及现代柏拉图学界关于柏拉图的各种重要理论争论。现代学者对柏拉图思想的诠释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亚里士多德的转述和评价,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亚里士多德专家,罗斯同时精熟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原始文献,对于师生二人的思想也最有发言权。该书的英文原版最初于195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多次再版并
四书完整阐释的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修己治人是中华民族对于管理本质的理解,管理始于修己身,止于众身修,换句话说,修身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终点。本书以儒学基本价值追求为核心,紧扣修身的根据、目标及方法的
本书基于人伦的概念界说与哲学阐释,梳理人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变迁,勾勒不同时期的人伦风尚,揭示中国传统人伦观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变”与“常”,钩沉人伦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百世可知”文化基因的历史合理性,思考健全的人伦关系和健康的人伦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构筑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