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学研究会(英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自愿组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实学研究会团结、组织海内外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实学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以推动民族文化复兴、促进东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实学》作为中国实学研究会的会刊,拟以连续出版物的形式编辑
《康有为国学人物研究》是一部以国学人物为视域对康有为的国学思想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共二十章,首尾两章从整体上解读、诠释康有为国学人物研究的缘起、宗旨、地位和价值,中间十八章依据康有为的思想逻辑从个案与比较两个维度展示康有为的国学人物研究。大致说来,第一章、第二十章侧重整日把握和宏观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康有为的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至第十九章侧重人物解读和具体研究,其中的不少人物以及比较如杨朱、列子、刘歆、陆九渊与王守仁、孔子与释迦等极富创新性。
王阳明先生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成就其传奇一生的阳明心学,五百多年来为无数豪杰人物提供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但是,对阳明心学微奥的把握却并非易事。所以,很多心学修习者常有“不得其门而入”的困惑。 本书极富创见,从三个角度透彻地揭示了阳明心学的“奥秘”,将引领你参悟这“千载绝学”的玄机。
郭象《庄子注》作为玄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在魏晋时代具有\"思想熔炉\"\"课题聚焦\"\"思维经纬\"的理论地位。郭象《庄子注》把庄子思想现实化、具体化为一种人生实践与处世精神,对中国美学和艺术新变影响深刻。《庄子注》一书,堪称魏晋诸多美学形貌的理论写照、哲学根据。本书以郭象《庄子注》为核心文本,在具体阐释郭象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炼了其内在的美学意蕴。在一种前后美学语境的转换历程中,本书细致而具体地架构了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之间的深度关联,以确立郭象及《庄子注》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老子《道德经》以凝练至简的语言、玄妙空灵的风格、正言若反的方式,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旨在劝诫世人止息向外求取之妄念,探索内在世界的奥秘,进而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本书立足历代名家注释,融入自身人生体悟,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阐发《道德经》中的幽微义理,有助于读者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探寻生命的真实意义。
本书以大众通俗读物形式讲述《老子》(即《道德经》)帛书出土50年、楚简出土30年来的众多研究成果,以帛书甲本为底本,结合楚简,考校2000多年来20余部重要的传世版本,参考近90年来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原貌,复原《老子》的本意与真谛。本书设置复原本(以帛书为主、楚简为辅)、释文本(以帛书为主,见附文)、参照本(以楚简为主、帛书为辅)与今本(通行本)四个版本,对比、梳理出960余处后世改动内容,发现近200句意思发生重大变化,并对百余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考校
本书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六章,内容包括:孟子德性思想的历史渊源、孟子德性道德观的基础、孟子道德体系的建立、孟子德性思想的情理精神、孟子反躬内求的道德修养、孟子德性思想的政治实践。
本书由一座座“高原”组成, 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这些主题则与众多非哲学的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 在这基础之上, 不断隆起的概念地壳, 形成了稳定的地标--高原。散布于书中的“根茎”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 因为它已经触动了建筑、文学、舞蹈、电影、新媒体等众多非哲学领域的琴弦。哲学, 就是概念的创造, 就是新思想方式的创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的基本范畴、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立足于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以空间存在和空间伦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考察空间伦理的具体形态和实践路径,主要分析了空间伦理中作为微观起点的身体伦理,作为中观核心的城市伦理以及作为宏观未来的全球伦理,并由此构建了空间伦理的主体结构,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空间善治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西政文库以集中出版的方式体现了我校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它既展示了西政从原来的法学单科性院校转型为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后所积累的多元化学科成果,又反映了学有所成的西政校友心系天下、回馈母校的拳拳之心,还表达了承前启后、学以成人的年轻西政人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的关切与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