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马克思和怀特海的有关原著,围绕着现代性的批判和重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马克思对资本抽象性批判与怀特海对科学抽象性批判,并从人的劳动和人类经验整合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阐发其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时空论》提出了“时空论”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全书包括三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阐述了时空论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思维和行动的有效性(效能)取决于其所持有的时空观念和拥有的时空资源,并提出了若干重要概念及其运用;第二部分阐述了时空论在领导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即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阐述了时空论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领域的应用,包括人的有限理性、领导者的智慧发展、组织学习、组织的智慧发展、组织博弈、组织发展的时空轨迹等。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和积累的成果,适合高校各专业的师生、各行各业的人
城市主体与以往抽象的主体思想不同,城市主体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改造空间的实践活动。城市作为人改造自然的实践产物,对其的改造过程体现了人运用客观规律并进行空间实践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人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将部分本质转移于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广场等客观对象,作为实践产物的城市反过来承载了人类意愿、记忆与情感,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与主体的结合过程在宏观维度上体现为对经济、政治与文化层面的考察,在微观维度上体现为对城市建筑、街道与公共广场的总体分析。最终,二者统一于以主体治理为核心的
本书以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唯物史观理论基石、唯物辩证思维以及实践路向、价值逻辑等为研究对象,深入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享思想、社会公正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等,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确立了全面建设的实践方式、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多维制度体系的实践保障。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社会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向,有其多重的价值依循。
自我问题——“自我本质上是什么”,是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的未解之谜;在当代,它成了哲学与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自我问题的传统回答可分为三类:实体观、最小自我观与各种无我观。前两类可统称为“自我实在论”,它们与第三类自我观在近代和现当代分别进行了一场论战:(1)是否存在形而上学实体自我作为意识统一的基础;(2)是否存在某种最小自我作为经验自我建构的基础。在这两场论战中,一种独立自我预设——如果自我是实在的,那么它必定从基础上区分于他人和环境,优先于关系——及更深层的实体实在论思路始终被大
本书作者大卫·坎纳丁研究了历史上人类不同的身份宗教、民族、性别、种族和文明他们对每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们黑人与白人或文明的冲突这样简单的两极分化非常普遍。但是纵观历史,这些差异并没有那么不可逾越,世界从来没有被简单地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而总是交叉重叠推动人类前进。本书希望人们重新审视我们看待过去的方式:不仅关于人类之间的冲突,更有人类的团结。
马克思对财富问题的关注贯通着浓厚的道德情怀,彰显了增进人民幸福的伦理光芒。本书以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充分应用语义阐释、情景回顾与文本研读法深入研究了增进人民幸福是推动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因,扬弃财富异化、增进人民幸福是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根本主题,保障人民共享(享用)生活资料,共享(享受)生产劳动,共享(享有)生产资料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人文素养公共课“《韩非子》导读”的讲稿结集并进行相应的整理而成,是对法家经典作品《韩非子》的全面解读之作。全书从韩非子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论述了他的学术渊源、与儒家的“恩怨”,再由其人性恶的理论基础而及于法、术、势的法家思想精要,对其用人与变法思想也作了专题阐述,并就其文学魅力进行了剖析。全书共分十一讲,基本上每讲一主题,并附相关的《韩非子》原文选读。
谪居龙场,顿悟圣道;巡抚南赣,平匪诛藩;回乡守制,光大心学;总督两广,保境安民。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他无疑是一位左手执书卷,右手持宝剑的豪杰,也是一位可称为哲人与英雄的儒者。他那历经千辛万苦而悟得的宝贵思想,是切实可行且充满生命力的,故而,能给在现实生活中疲于奔命的我们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与强大的自信力。 诚如作者所言,希望这部叙述了王阳明之生涯以及其思想之核心的小书,能在这些方面对读者有所裨益。
二程接续儒家道统,将“天理”本体与家国天下的“外王”之道相结合,构建出“天理”统摄下的家国天下治道体系,在儒家治道的继承和阐扬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的家国天下”、“家国天下,一理而已”、“家:治道之始”、“国:君臣同治”、“天下:垂治万世”、“程氏后学与程氏遗产”等内容,深刻剖析二程的治道思想,尝试探究理学思潮中家国天下的意蕴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