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是我们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绪,甚至是健康的标志。承认并培养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自恋,比浅薄的自我认同要好得多。
精神分析学者斋藤环梳理自恋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演变,分析当代年轻人的点赞成瘾自我否定不配得感高自尊低自信等具体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寻找自我伤害的根源,开创性地呼吁自恋的重要性。
重新审视没用的自己,寻找健全的自爱方法。
本书从“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时尚行业践行可持续的必要性;再分别从可持续时尚消费、可持续服装设计、可持续服装材料加工、服装供应链可持续管理、纺织品及服装回收、可持续品牌营销、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整体可持续对服装产业各环节可持续现状的影响以及如何践行可持续进行了阐述。
作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和近代临济宗中兴祖庭,宁波七塔禅寺有着一千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古老程度甚至可与宁波城相比肩,是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本书即是从宁波佛教史和七塔禅寺的发展、建置,以及其历史上产生的高僧大德和寺庙文化等多个角度,介绍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前生与今世。
《简读玄奘》讲述了佛门圣者玄奘法师的传奇一生,道出了辉煌成就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砺。五万里的兼程,近二十年的游历,少壮离乡,归已迟暮。从杖策孤征,到蜚声异邦,玄奘法师的生前身后,都有哪些奇闻轶事,请阅读此书。
本书通过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确立认识极端主义的理论框架,厘清和界定极端主义的性质和特征,进而形成对极端主义的基本认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认识不同地区极端主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主要国家针对特定组织、特定群体采取的去极端化措施进行深入案例研究,总结世界主要国家防控极端主义和去极端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控极端主义提供借鉴。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伊斯兰极端主义性质的主要观点、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温和主义政治思想的共性等。
本书通过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确立认识极端主义的理论框架,厘清和界定极端主义的性质和特征,进而形成对极端主义的基本认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认识不同地区极端主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主要国家针对特定组织、特定群体采取的去极端化措施进行深入案例研究,总结世界主要国家防控极端主义和去极端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控极端主义提供借鉴。本册为下卷,主要内容包括: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发展的外部环境、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的主线及其特点等。
《人谱》一书是对宋明理学殿军刘宗周(1578—1654)《人谱》及其后出现的相关著作——《人谱类记》《人谱大全》《人谱诗箴》——的合并整理。 《人谱》一卷,探讨了“什么是人”和“如何为人”的问题,强调个人可通过自我反省并且迁善改过达到道德的高标准,成仁成圣,并且为学者提供了入学门径和进学阶次。本书旨在惩治阳明后学流弊,集中展现了刘宗周“慎独”思想,是宋明理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人谱类记》二卷,是用具体的事例来分类证明《人谱》,书中多记古人嘉言善行,为学者提供了道德典范。 《人谱大
本书是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全球城市化问题的专著,角度新颖。全书立足于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数码研究、科幻研究、城市影像研究等方面,以斯蒂格勒、史罗德戴克、拉图尔的哲学思想为参照,追溯过去二千五百年里人类对于城市的各种乌托邦想象、文学叙述和图像表达,并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实践,深入探讨城市作为一种集体单位的当代景观和未来命运。作者认为,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为我们理解城市到底是什么,以及城市这一人类生存格式将往哪一方向进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认知框架,因而使我们有可能回头全新地来理解西方人所说的那一城
马克思对机器及其相关问题有着深刻的洞见,这种洞见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理解机器与人、劳动、资本、异化、剩余价值、社会分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诸多问题的重要窗口。为此,本书以马克思的原始文献和前人研究为基本依据,首先在前言部分论述了研究马克思机器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六章,全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机器论的历史生成、核心范畴、发展理路、前沿反思、理论重构和当代旨归。最后在结语部分探讨了如何走出人机共存的历史迷思,既为继续发掘马克思机器论的当代价值提供基本理论依据,也为人们科学认识机器的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稿主要从哲学视角系统梳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本内涵,力图厘清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哲理学理,讲清楚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五千多年而不中断的道理所在,讲清楚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