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以心理学的"理论视野"解析当代心理学的理论热点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作为兼有自然科学属性与哲学社会科学属性重要学科之一的心理学理论建设的新水平,探讨一些有意义的学术发展线索。全书以国内外心理学学发展的新取向为切入点,以现代心理学的前沿性热点与新思潮问题为主线,紧密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如脑科学热、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学的全球化以及一些重要的微观理论等问题,开展比较系统而深入的专题化研究与客观评述。同时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的思维方法如实证性、批
“自我”之谜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本书系统梳理和提炼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在“自我”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丰富学术成果,旨在把握该领域的学科发展动向。本书包括基本成分、自我结构和加工过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自我拥有感和自主感的前沿研究,且阐述了拥有感与自主感的病理学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分别对自我分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第三部分通过考察自我参照加工、自我正面偏差、自我-他人重叠和自我欺骗等四类加工,厘清了自我的概念并总结了研究成果。本书凝练了自我领域的心理学
这本书,为每个渴望拥有幸福家庭的普通人而写。 这是一本普通家庭摆脱家暴的实用指南, 精选40个经典案例,逐一剖析, 为家暴受害人、加害人、目击者以及重要他人提供建议。 这是一本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的常备实操手册; 更是一本普通人了解、应对家暴的全方位行动宝典。 书稿选取不同类型的家庭暴力案例共计40个,从受暴者、施暴者、目击者、重要他人等多个视角透视家暴,从心理学、社会工作的角度对案例逐一分析、解剖,旨在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大众普及有关家暴的预防应对的知识,亦可为相关领域心理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提
菲利普·高夫在本书中尝试向普通读者传递哲学家们在解释意识问题时遇到的困难,他以清晰、简洁的论证指出目前主流的心灵哲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并引入一种能够避免这些局限性但从常识上来讲极为大胆、新颖的意识理论——“泛心论”;这种理论主张意识如同物质,是整个宇宙的本性之一,它存在于不同层次的系统中而不限于我们的脑袋。高夫提醒我们,自然科学一直以来的成功的前提是伽利略把意识排除出了自然科学研究范围;当我们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意识时,自然科学方法自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回来了,采取“泛心论”是目前
本书从创造心理学、网络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三者结合的视角,系统地探讨了网络与创造的关系,全面分析了互联网在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网络对创造,包括创造性认知、创造性人格和动机的影响;系统讨论了网络支持下的创造性学习和教学以及网络背景下创造性教师的特征和成长问题;深入阐述了基于网络的创造和创造教育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
本书是西塞罗伦理学代表作,与《学园派之书》《论诸神的本性》《图库兰辩》《论神谕》《论命运》等构成其哲学“百科”写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公元前46年秋西塞罗因与凯撒政见不合返回罗马,从官场退隐。公元前45年春爱女图莉亚(Tullia)的死亡给西塞罗带来沉重的打击,西塞罗把自己关闭于乡间别墅,决心把希腊思想财富译介给罗马公众,为国家做最后的贡献。《论至善与至恶》以及《学园派之书》完成于公元前45年夏,该书由三篇独立的对话构成,对话人是西塞罗年轻时候的朋友,此时均已过世。第一篇对话占该书的第一卷和第二卷,
1935年,施特劳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哲学与律法》,由此展示了他后来透视整个西方哲学大传统的基本立足点。可以说,《哲学与律法》是施特劳斯思想的真正开端,其基本问题是启蒙与犹太教的关系。犹太教传统遇到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遇到启蒙与儒教的问题,为时不长,甚至我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本书收录施特劳斯的《哲学与律法》、他的博士论文《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及分别探讨《哲学与律法》和《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的两篇论文,以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施特劳斯的这两部早期
本书聚焦于柏拉图的经典篇章,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柏拉图(Plato)之所以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并不仅是因为他有如此多的著述,或者是他的许多思想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还因为他写作的方式。作为一位作家,他的创作魅力体现在其众多经典对话所反映出的巨大艺术造诣,以及其中所拥有的理念上。他试图感染他的读者,并将他们争取到充满哲学追求的生活道路上。柏拉图的作品涉及伦理、政治、宗教、艺术、自然世界的结构、数学、人类的思想、爱、性和友谊。理查德&
本书分为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和“文化大革命”内乱和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抗争时期等四部分,记述了峄城党组织领导峄城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的光辉历程。
本书以黑格尔承认理论为逻辑隐线,以自由和承认为价值归旨讨论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体系。首先,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黑格尔承认理论的产生、体系和内容,梳理了黑格尔公民教育的教育起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论述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自由伦理教育自由的承认逻辑,总结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进一步论证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和承认理论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意义。最后,重点论述了黑格尔公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