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这部专著可以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三卷本巨著《尼采》相媲美,是20世纪尼采研究的巅峰之作。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否定的共通体”,下半部分为“情人的共通体”。如同布朗肖的绝大部分写作,这本书表面上也充当了另两位作者及其作品的评论:让-吕克·南希的哲学论文《非功效的共通体》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记述《死亡的疾病》。但根本的问题,共通体的问题,就像在南希那里,首先指向了乔治·巴塔耶。虽然南希对巴塔耶的研究重新点燃了共通体之思的火花,但这个可以说从巴塔耶文本的裂隙中寻得的定义依旧神秘。围绕着这一定义的晦暗光芒,布朗肖再次把共通体引入了外部的黑夜。
手头明明有任务要做,为什么你却不停地玩游戏或者刷手机? 项目汇报发挥失常,你会不会在大脑中一次次重温那个尴尬的场景? 你是否会常常告诉自己,你不够优秀或者没有吸引力? 你是否有濒临崩溃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心智模式是我们对自身、他人和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模式,深刻影响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本书作者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实现自我改变的金字塔模型,并从理智、信念、记忆、情绪、言语和行为六个心智层
本书对朱熹心性论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试图破除近代以来学界心学派与理学派二元对峙分类法带来的分歧与误解,根据朱熹理一分殊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殊体用的本体论诠释模式,以此来解读朱子理心性太极等多个本体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呈现朱熹心性论的内在结构与开展逻辑;在比较研究中,重新认识朱熹在此领域的继承与开拓;并尝试揭示朱子心性论对于当下社会道德重建与价值重构的理论意义
精选庄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一份珍贵遗产,它成书于中国即将结束春秋战国乱世,进入大一统的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吕氏春秋》致力于把在秦国实行的政策理论化,作为统一的秦帝国的治国纲领,它其实就是吕不韦的治国纲领,适应秦国统一天下的需要的。用诗的方式做一个《吕氏春秋》的译本,这是译者近20年间多次阅读《吕氏春秋》后的一个终于固化下来的闪念。诗比论文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表达方式,诗句最富于感情,韵文更易诱
张恒,山东邹平人,1985年生,哲学博士。现任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兼任《国际儒学论丛》辑刊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比较哲学。近年来重点关注宋明理学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尤其是体用思维;同时关注先秦儒学,尤其是孟荀比较、儒家自然主义等问题。
本书根据《春秋繁露》传承的具体情况, 按时代顺序分立章节, 对元典研究史、阐释史进行梳理和评断。本书首先揭示了《春秋繁露》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情况, 以及《春秋繁露》的思想内涵, 阐述其内容和思想价值, 随后系统梳理了从汉代直至当代学者对《春秋繁露》的研究情况, 既注重学术发展线索的整理, 又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元典研究的思想成果, 力求能达成“层累地造成的元典阐释史”。
精选老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本书作者以随笔的形式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全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道与德、自然与造作、无为与有为、拙与巧、弱与强、静与动、进与退、仕与隐、治与乱、战与和、修身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