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Catherine Millot作为拉康的情人和接受分析者写的关于与拉康一起生活的回忆录,并获得了法国安德烈·纪德文学奖。拉康被认为是弗洛伊德以来精神分析领域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师。因为与拉康有特殊关系,作者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拉康的言行,同时与拉康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这个回忆录以无比的洞察力记录了拉康后期的思想以及与同时代其他重要欧洲思想家的发生的思想碰撞。此外,她还以独特的视角读者理解拉康的思想提供了更多细节,比如他对Borromean环的痴迷以及逐渐陷入沉默。
成年人的世界经常被无来由的低落袭击,对自己失望,无法集中精力,无处安置生活的压力和情绪。我在运营置爱女性社群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女性已经很优秀,却依然被不够美、读书不够多、工作不够好、孩子不够出色、人生不够成功等困扰,心理学家把这称为“消极的完美主义”。曾经,追求“完美”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很容易从“对卓越的渴望”变成对“不够好”“不完美”的焦虑。反观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所谓的完美主义不过是目标过高、自信过低、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已。在所谓完美主
本书作者通过讲述自身的故事,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如下问题:现在,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幸福和更深的意义。但人们的完整感常常依赖于自己以外的事物或人——令人垂涎的工作、新房子、奢华的假期,甚至是新的关系,难以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这本书既具有超越性,又具有实用性,它指导人们向内寻找真正的自由、爱和灵感,从而超越那些让人陷入困境的思想、情感和习惯,通过内心的旅程,超越内心的困境,活出不羁的人生。
35岁时,年轻的黛博拉被确诊患有无法治愈的Ⅳ期肠癌,开始了为期6年的与肠癌的殊死搏斗。她领悟到的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对于生命中的重大挑战,我们应对的方式可能赋予我们力量,也可能摧毁我们。永不屈服的希望便是应对逆境最强的武器。黛博拉被激发出极大的生活热情,怀着坚毅的战斗精神,决定将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活得快乐、有意义。她积极参加皇家赛马会和切尔西花展,跑10公里马拉松。同时她还致力于提高公众对肠癌的认识,并在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设立Bowelbabe 基金会,为癌症患者的靶向药物研究和
精神分析案例失败研究。以理性科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考察精神分析治疗失败案例的原因。对于指导精神分析治疗师在实践中正确操作有指导意义。
概率权,作为喻颖正(老喻)的原创概念,贯穿《人生算法》和《好运》这两本书。 人生真的就是一场概率游戏吗?某种意义上的确如此。宇宙那么大,迄今只发现在小小的地球上有生命 ;人类进化那么久,我们偏偏在这短短几十年间相逢 ;世界上有那么多书,你却打开了这本《好运》。 《好运》从数学、物理、哲学、社会四个维度,围绕 “时间、因果、空间、偶然、命运、幸福、人生、希望”人生八幕和好运八则,直指运气的物理定律和社会定律。 只有理解了好运的配方,我们才可能设计自己的人生。 《好运》揭示了成长、赚钱、创
本书是研究社会心理认知的学术译著。再版更改了开本,修正了第一版中存在的少量翻译错误。谁是第一批居住在北美的人? 为何种族主义者如此痴迷于起源或开端?为何有的社会以祖先名字命名他们的孩子?本书作者将“时间”与“认知”相结合,作者试图勾勒一幅关于过去的社会心理地形图。本书对集体记忆的社会结构做了开创性的探讨,考察我们用以在脑海中组织过去的认知模式、我们藉由将无关事件串联为连贯一致、富有意义的叙述之心理策略、围绕相互矛盾的历史解释所展开的社会语法斗争。作者广泛援引世界各地引人入胜的例子,展示
该著作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代表作《存在与事件》第二部。这本书探讨了当代激进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主体与真理的关系问题。巴迪欧试图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和虚伪的意识形态压抑与欺骗的时代里,探寻主体复活的可能性。这一探寻,就在于对政治、艺术乃至爱情的哲学扣问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围绕意识的虚假问题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不断展开着反思和批判。期间, 经历了从总体性的实践批判到分散性的文化反抗、从宏观的生产批判到微观的心理剖析、从同一性“建构”到差异性“解构”的逻辑演进和转换过程。由早先的阶级意识批判到后来的文化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出, 资本主义社会已全面异化, 意识形态对主体的控制更加隐秘, 由传统宏观的政治经济统治演变成了现今微观的日常生活领域的心理操控。正是在这样的实践
本书以宋徽宗对《老子》的注解为中心, 但突破对单一文本的探讨局限, 实现两个维度的组合。横向联系《列子注》 (《冲虚至德真经义解》)、《西升经注》, 并参阅徽宗诏书相关内容, 以在整体文本层面理解徽宗的道家思想, 包括他对道家基本概念的理解, 他所论及的道家政治哲学与三教融合观等。同时, 在纵向历史层面, 书稿追溯了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派注《老》的方法与特点, 进而剖析了宋徽宗注解对荆公新学的继承和对其后章安、范致虚、江澂等人的影响。另外, 书稿结合北宋中后期以来的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